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五十四章 站台(第1页)

浙江的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了数年,虽说很多想法都是小朱抄了后世的作业,但是在此之前小朱一直站在幕后,通过夏原吉等人,或是魏国公府、曹国公府、开平王府等武勋近臣来推动一些事情的进展。

这段时间,小朱对于朝堂内外的反对声音也是重点关注,大部分的话题都是小朱意料之中的,诸如圣人教诲不可违,祖宗之法不可乱,商贾乃是贱道等等。

小朱的耳朵早已听出了老茧,唱反调的那些人无非是没有在这波变革之中吃到红利,看着别人赚的盆满钵满难免心生嫉妒。

小朱并不是什么圣母,本身也是喜欢玩打压一批、拉拢一批的平衡分化之道,在看到保守派黔驴技穷之后,也就开始公开站了出来。

上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农耕思想影响下,现在的改革可以说是阻力重重,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上都是如此,虽说小朱一直在幕后推波助澜,虽说朱标时不时的偏拉一把,老朱彻底的躺平接受,但是改革的进展还是非常缓慢。

小朱已经想要加快这一进度,农耕文明的动员力已经到达了极限,随着生产力的展,以土地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必然受到冲击,并且做出改变。

若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大概率还是会展成满清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这一套。

小朱也明白这种事情并不能全怪满清,地主士绅上千年来形成的庞大关系网才是问题的核心。

这一次的表态也是小朱深思熟虑的结果,趁着老朱还提的动刀,很多事情已经等不了了,虽说老朱目前看起来没有经历亡妻之苦、丧子之痛还能多活几年,但是到了老朱这个年纪,哪怕是医疗相对更为达的现代也是过一年算一年了。

对于浙江的官员来说,太孙这几天在各种场合明里暗里的,各种形式的表态无疑给他们打下了一阵强心剂。

特别是太孙对于航海业的看重,多次点名要大力展造船业,这让明州、定海等地的官员十分开心,利用天然的港口优势,当地的经济也能够借助造船业更上一层楼,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取得更多的政绩。

不过小朱也并没有完全的一刀切,无论如何展工商业,小朱心里都明白农业才是一切的根本。若是把国家比作一栋高楼,那么农业显然就是其中的地基。小朱也抽了不少时间视察了杭州府周边的农业生产,并且趁着视察的契机,小朱也提出了耕地红线的想法,要求各地切实落实此条,并且要求内阁联合户部等在每十年都需要进行详查,每年都要抽查各地方。

放开了思想包袱的百姓也让小朱感到了震惊,一些后世的想法竟然被现在的人所熟练应用。

今天小朱来到了一间大型的店铺。

杭州府此时介绍道“殿下,此处就是霍东售卖楼房之处。”

小朱心中早已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售楼处都让现在的人想了出来,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肥头大耳的商人,霍东高大挺拔,显得十分干练。

今天太孙来视察他的售楼处,让他激动地好几天没有睡觉。

这不仅仅是因为太孙到此一游以后他的房产就能疯涨,更是因为这个年代的人别说见到太孙,就是见到布政使都已是难于登天。

霍东行完礼后,就接过了杭州府的工作,开始一五一十的介绍了起来。

“殿下,此处乃是房屋模型,按照比例真是还原,以后的住宅区就是如此。这些都是五层的住房,每层可住8户人家,每户约是百余平,当然户型也有大有小,这个住宅区主要针对普通民众,因此不会太大。这是草民等几人想出来的愚见,还请殿下赐教一二。”

不知道是客气还是什么,不过对于卖房,小朱自认为在这个时代,他才是真正的宗师。

小朱许是今天心情比较好,直接说道“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孤倒是觉得,你可以实际先搭建一个样板房供购房者参观,这样大家也会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霍东闻言茅塞顿开,直接跪下谢恩道“多谢殿下提点,草民感激不尽。殿下一言胜得黄金千万,草民愿意捐银2o万两以供朝廷用度。”

现在的小朱确实有点缺钱,虽说大明的收入水涨船高,但是做的事情也不断地增多,天底下可没有用爱电的好事。

因此小朱就没有和他客套,同意道“孤也不和你客气了,不过这样吧,汝的家乡在青田,算起来和先诚意伯也是老乡。青田要建一座诚意伯纪念馆,这件事汝就多费费心吧,汝本就是造房子的,这个也算是本行了。”

霍东肯定没有二话,并且抓住了一些弦外之音,直接回道“殿下教训的是,草民出自青田,理当回报家乡,今后当多为建设家乡出力。”

“你能这么想,孤甚为欣慰。做人不能忘本、忘根,汝等也算是做出了一番成绩,也理当回报家乡,这样也算是在报效朝廷了。”

小朱也是借题挥,在外经商之人回去建设家乡,肯定能在当地增加名望,加强百姓的认同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削弱士绅的影响力。

刚刚霍东的上道,也让小朱忽然想起了这一点,因此话赶话,顺手下了一步闲棋。

小朱趁机问道浙江布政使“浙江的地方建设,有没有民间人士出力较多,贡献突出。”

浙江布政使想了一会,回道“禀殿下,还真有一人,此人乃是明州包姓人家,早年去南洋经商,积累了不少财富,如今年事已高,落叶归根。此人回到明州以后乐善好施,赈济乡里,明州府这几年的工程都有此人或多或少的出力。此人更是在明州广建学堂,扬言死后要将家产全数捐于这些学堂,以供当地百姓读书。”

小朱肯定道“此人当为天下表率,孤也想见见此人,汝等去安排吧。让邸报多多报道此人事迹,要让天下人都了解一二。并传孤教令,包氏当为天下表率,特封包氏为嘉议大夫,包氏之后,其子可袭中顺大夫,其孙袭朝列大夫,共此三代。”

浙江布政使回道“臣替包氏谢殿下天恩。臣这就派人安排包氏来杭州觐见殿下。”

旁边的霍东也是双眼亮,这年头哪怕是商人也无法抗拒做官的诱惑,哪怕是一个散官那也是光宗耀祖之事,更何况正三品的散官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包氏为榜样,就算是自己捞不到散官,怎么也得给家中老母捞一个诰命。

小朱倒也无所谓,这种散官封赏,换来民间大量的资金,反正大家都觉得自己很赚。

片刻后,众人也终于回到今天的话题中,霍东继续介绍道“殿下,臣家境贫寒,因此刚刚起步的时候资金捉襟见肘,臣受到一些启,因此在官府的公证、监督之下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百姓从臣这里买房可以预先支付一笔订金,若是百姓支付了订金,后续臣也会在房价上给予一定的折让。同时臣也和银行合作,后续百姓也可以通过向银行借钱,支付房价,并按期向银行还钱。”

小朱心中大呼人才,卖楼花,抵押贷款,小朱都还没把这种概念提出来,竟然已经有人用了起来。

小朱说道“想法很好,不过具体做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房子可能存在的贬值,比如说每个购房者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如此种种,汝等要多多考虑。孤觉得不仅是百姓可以把买来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借钱,你也可以把楼盘、土地做抵押去向银行借钱,这件事情银行包括内阁等需要好好议议,一些风险都要考虑清楚,不过孤认为可以一试。”

现在大明的商业肯定是有些“畸形”,银行、二级市场这些本是商品经济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生成的产物,在小朱的魔改下,早于展进程登台亮相。不过从之前一些叮出来的想法来看,自上而下的推动,并且是这种必然产物,实际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因此小朱也并没有停止做一个“搬运工”。

霍东只觉得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到,太孙轻描淡写说出来的每一个想法听在他耳中都是振聋聩。

霍东虽说读书不多,但是他一直自诩商业天赋不输任何人,但是今天和太孙前的思维相比,只能说一句望尘莫及。

之后小朱又在霍东的带领下参观了其他几处楼盘,霍东的生意已经颇具规模,大大小小的楼盘已经有十多处。

小朱趁着最后讲话总结的时候,又抛出了公司、合营企业等观点,再一次震惊了众人。

这些天小朱总是拿出一些亘古未闻的想法,也是累惨了浙江以及一路随行的官员,大家白天陪着太孙到处跑,晚上回去之后还得苦思冥想,参悟太孙提出的一些见解。

不过总体上,大家肯定是开心的,这无疑就是太孙的公开站台,这些观点有了太孙的印记,哪怕是朝中的那些老腐儒反对的时候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喜欢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