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五十三章 投资公司(第1页)

好事结束了,那么“坏事”也该如期而至了。

小朱可是深谙此道,对于底下人不能一味的打击,但是更不能一味的褒奖,就事论事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这是小朱一贯以来的风格。

此时小朱缓了缓开口道“孤来此处还为了另一件大事,想必大家也都明白,这件事可是朝野震动,孤来浙江之前,陛下特意吩咐孤,不但要亲自裁定此事,还需要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事无巨细的直达天听。”

众人虽说早就料想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但是确实是没有想到皇帝对此事竟然如此关注。

这段时间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听说了皇帝“身体抱恙”,所有的朝政,甚至是军队的人事任命、驻防调动都是太子和太孙说了算。

当地官员本以为此事也就是太孙过来亲自处理,最多只是把处理结果报给皇帝留个案。

这也是这么些年来朝廷一直在鼓励工商业的有序展,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本就是皇帝的意志。

其实事情远比大家现在想的还要严重,小朱出之前,在这件事情上和老朱、朱标等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照老朱的意思,浙江出了这档事,就应该全面停止浙江在工商业改革方面的尝试,并且恢复自己的那一套。

朱标相对比较温和,但是也表示需要暂停浙江的改革,看看民间和朝廷进一步的反应再做决断。

要不是小朱的据理力争,这件事情早就被老朱盖棺定论了。小朱此时放下多线的战事亲自来一趟杭州,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处理此事。

这件事情换一个人来,哪怕是皇亲国戚、武勋近臣小朱都不会放心,来自皇帝的压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朱一样风轻云淡的应对过去。

浙江的官吏们齐声谢罪道“臣等失察,给殿下添麻烦了。”

“你们的过错后面再说,先给孤说说看具体的经过吧。”

此时浙江按察使出列奏报道“禀殿下,此人明叫赵老四乃是明州府人,出身贫寒,但是本人颇有生意头脑。这些年借着朝廷新政的契机,通过各种营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此人于3年前到杭州府营生,最开始摆过茶摊,卖过蔬菜,后面生意越做越大,在城里租了几间铺子做着茶馆、米铺等不同的营生。去年开始此人谎称自己家人在新洲有大量投资,但是目前资金短缺,所以在民间广泛的请人入股,并且还许下高额分红。由于此人在本地的生意已经颇具规模,并且平日经营中口碑颇好,因此他的一些老主顾就开始尝试性的投资,随着去岁分红如期下,更多的人相信了他的话,并且加大了投资。今岁夏季又按时兑现了上半年的分红,投资的人络绎不绝。恰逢前两月朝廷下公文,要求整顿市场,对于赵老四这种情况还做了特别说明,因此臣等重点清查了赵老四此人,现赵老四所言都是虚构,详查之下现是前年赵老四和人合伙想去新洲贩卖物品,但是奈何突遇风暴,血本无归,因此才想到此法在民间筹资,后面赵老四看到此法可行,因此就无心生意,专门做此营生,拆东墙补西墙,索性现的还算及时,还没有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失。吸取了赵老四的教训,目前浙江上下正在严查此类事件,并且收紧了民间集资,也查到了几起类似的案件,都已处理妥当,虽说给百姓造成了一点损失,但是还算可控,臣等拍卖了犯人的家产以后已经填补了百姓的亏空。只是赵老四比较特殊,先赵老四乃是第一个被现这么做的,其次赵老四所产生的亏空,即便是拍卖所有家产抵债,还是不足。据臣等估算,可偿还的总额不足欠债七成,所以臣等不敢做主,恳请殿下决断。”

听完叙述,小朱终于在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个年代的人还没有公司破产清算这种概念,百姓普遍的认知中都觉得自己投进去多少钱,必须如数的还回来,打了折扣大家还是很难接受的,但是总归还是有大半的钱财尚在,后续的处理会相对的容易不少。

相比后世动不动不足一成的清偿率,接近七成的结果已经非常不错,更何况这还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庞氏骗局,小朱其实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这时小朱也有了信心,开口说道“处理赵老四这件事孤就不参与了,汝等会同有司去议就是了,孤说说赔偿之事。先投资有风险,这个思想必须向百姓们说明,百姓投资之前需要慎之又慎。既然民间出现了这种乱象,那么孤认为需要收紧集资,所有生意的集资必须在此处进行,受到官服的监督。并且官府对于在此登记的公司要加强抽查,务必确保每年都要检查一次这些公司的财务情况。人员上可以雇佣一些有会计知识这人,这方面汝等可以议个方案呈予孤。另外,从这件事中孤还听出了一些事情,部分百姓虽说善于经商,但是经商也有风险,赵老四的起因也是因为遇到风暴,血本无归,只是后面被利益所蒙蔽,走上了不归路。既然要展商业,那么就不仅仅是大公司,小公司甚至是家庭户也是需要的。这些人不像大公司背后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强,面对风险到来之后,这些人现在更多的只能是听天由命。银行等需要在这个时候挥作用,可以通过抵押借贷等形式来充实这些人的资金,提高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说是银行的一条财路。另外对于这些人的资金筹集上,要灵活使用各种方式,可以是让这些人以实物抵押借款筹资,也可以是银行等团体以入股形式出资。目前不是有一些大明企业,孤觉得汝等的步子可以大一点,管理这些企业的乃是户部,户部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做一些投资,特别是国计民生之事,可以多多参股,并且以每年的盈亏作为考核。地方上的布政使司、州府也可以想想类似的法子。有些问题如果不想办法去解决,那么大明以后会不止一个赵老四,百姓们想做点生意还是有一些实际困难的。”

这几天小朱也想了挺久的,特别是对于武勋的粮食公司,思来想去小朱也只想到了用国有控股来约束这些企业的法子。

当然各种形式的公司,各种目前看来“新奇”的所有制结构,哪怕没有小朱的干预,随着商品经济的展与繁荣,都将会是必然的产物。

小朱只是把国有企业、投资公司这类的概念提前了亿点点而已,就像小朱提前证券市场、二级市场一样。

浙江众官员还在仔细回味的时候,李景隆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明白太孙是话中有话,因此第一个起身说道“殿下,微臣斗胆。臣家里不擅长经营公司,现在家中经营的几家粮食公司都是艰难维生,若是朝廷成立类似机构,臣恳请朝廷能够帮助管理,并且臣府上愿意拿出一半股份,希望朝廷入股,解决公司目前的困难。”

小朱现在已经越来越喜欢李景隆了,这么上道的一个年轻人,地位又足够高,在武勋中是一面很好的旗帜,满意道“人各有所长,汝等是沙场宿将,擅长的是杀敌报国,经营公司对汝等来说确实是困难了。你的提议孤觉得不错,朝廷是该设立一家投资公司了,你曹国公府的公司可以先试点吗?倒也不用五成股份,孤看汝等也只是缺了一些大宗交易的资金,朝廷的投资公司占两成就可以了。至于公司的日常运行,可以在公司内部制定相应地规章制度。日常运营和重大事情的决策也可以分离开。汝等要是觉得有能力,也可以参与公司管理来,但是管理就是管理,汝等管理公司就拿相应的报酬。至于汝等每年的分红,那只根据汝等占股来计算。具体的可以回去再议,孤只是有这么一个设想。”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是小朱思考了很久的事情,既要从武勋、官绅手中收回一些权利,又不能动他们的根本利益,这套两权分离的模式,也是小朱想到的一个办法。

其他人闻此都是眼前一亮,心中则是暗暗叹息,这么好的一个表忠心机会又让他李九江抢先了,也活该别人受宠。

不过众人也不敢落后,一个个都是哭着求小朱准备城里的投资公司帮助他们经营公司。

毕竟都是大老粗,不善于管理公司也是合情合理。

太孙可不是打劫,只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已。

小朱也照着刚刚的思路一一答应了众人,大家都是开心无比,太孙帮助他们拯救公司,实在是“功德无量”。

在武勋们表完忠心以后,浙江府的官员也琢磨的差不多了,一些有想法的人也上来进言。

对于具体的事情小朱就不过多参与了,时代背景全然不同,现代的思路并不一定适合这个时代,小朱不会在具体细节方面表什么明确的观点。

喜欢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