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节(第2页)

顾命大臣决定动真格的了。他们认为,皇帝如此荒嬉,主要是由于身边太监的引诱和纵容。这些太监为了讨皇帝欢心,日夜不断地给皇帝出歪主意,千方百计地为皇帝发明嬉戏的花样,其中最有名的是八个人,号称“八虎”。

《明通鉴》记载,正德元年(1506年)八月,内阁三大臣会同九卿上了一道严厉的奏折:臣等伏睹近日朝政日非,号令失当。

中外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丘聚、刘瑾、高凤等,号为‘八虎’,造作巧伪,淫荡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乃至引万乘之尊与宫外人交往,不顾礼体,日游不足,继之以夜。遂使天道失序,地气不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恐非吉兆……伏望陛下奋乾纲,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潜消祸乱之阶,永葆灵长之祚。

读罢这份奏折,朱厚照的心沉了下去,脸上的稚气被愁云驱走。这是他登基以来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他知道事态的严重:这封奏折是内阁三大臣会同九卿所上,代表了全体朝臣的意志,如果他不同意,那就是与全体朝臣为敌。可是,杀掉八个最亲近的太监,于情于理都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这八个人,几乎可以说是他的亲人。

在朱厚照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日理万机,几乎没有时间分给儿子。按照明代贵族传统,皇后对他的“抚养”不过是偶尔来看视一下,每天赐他几样食物。真正和太子朝夕相伴、耳鬓厮磨的是太监。伺候太子的太监是百里挑一的。他们的机灵乖巧超出一般人,有眼色,会来事。他们对太子忠心耿耿,一往情深,事事从太子角度考虑,极尽体贴关爱之能事。太子不高兴,他们比谁都着急;太子开心,他们比太子还开心。能分到太子身边,是他们三世修来的运气,和太子爷建立起亲密的感情是他们切身利益之所在。

日久天长,他们和太子建立了亦主亦仆、亦亲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比血缘关系还要亲密无间。朱厚照有什么心里话,不和自己的父母说,却会对身边的太监说。太监也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性格,他们和太子在一起,经常没上没下,没大没小。他们不懂游戏会破坏“圣德”,影响“圣学”,危及“天理人心”,甚至危及大明王朝的安全。他们的任务是让太子活得舒服,玩得开心。“八虎”个个是哄孩子的好手,他们可以弄来各式各样、新奇好玩的玩具,可以发明种种新的游戏,他们有的是骑马射猎的好手,有的是蹴球下棋的行家,有的人擅讲评书,有的人会唱鼓词。他们挖空心思,变着花样的目的只是赢得太子的好感,博得太子一笑。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朱厚照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让他杀掉“八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太监的偏见不以为然。在人们的普遍观念里,太监没好人,似乎人一阉割,立刻就从正常人变成了恶魔。但在朱厚照的生命经验里,太监也是人,他们天性中的善良、忠诚和热情不比寻常人多,也不比寻常人少。在历史故事中,太监从来都是负面角色,似乎太监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处心积虑地要祸国殃民。朱厚照却绝不这样看。他认为,绝大多数太监对皇室成员是忠心耿耿、百依百顺的,就如同听话的狗。如果说出现什么错误,那也是主人的错误指令导致的,与狗何干?《明史·刘健传》记载,每听到大臣们进言太监祸国,他都要反驳:“天下事难道都是叫太监坏的?那文官里我看十个也有四五个是坏事的。”

不过,他知道自己讲理讲不过这些文官。一个是他的知识没有他们渊博,表达能力不如他们;再一个,他深知这些人都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主儿,认死理,有理也跟他们讲不清。

这道奏折在宫中留了好几天。据明朝稗史记载,朱厚照在这几天时间里茶饭不思,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向大臣们让步。大臣们的力量太强大了,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他孤身一人。他无法想象自己站在全体朝臣的对立面。刚刚坐上皇位的他,对政治这架复杂的机器还是一头雾水,国家大政的运转全靠这些文臣。同时,他也知道社会舆论站在文臣一边,确实自己这一阵玩得太疯了。如果他拒不改正,就会把自己置于“昏君”的位置,受到天下人的一致指责。痛定思痛,为了大局,他咬着牙,有生以来第一次向他人屈服。他基本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只不过把对这些太监的处分由杀掉改为发往南京宫中闲住。这已经是他的极限,让他杀掉这几个人,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决心从此以后煞煞自己的性子,好好上班,多看看折子,省得他们成天在耳边啰唣。

然而,大臣们并不满意。他们坚持斩草除根,除恶务尽。这些书呆子只相信书本,不顾及什么感情。相反,他们认为感情是人的敌人,因为感情的软弱常常导致人们的行为偏离天理。三位顾命大臣再次上书,如果皇帝不听从他们的建议,他们将集体辞职,撂挑子不干了!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文化高压政策,有明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意识形态最为纯洁的时代。明朝的知识分子对孔孟之道的信仰最为真诚,也最为教条,教育过程中反复单调的灌输使得大部分人具有卫道士的狂热气质。他们自以为掌握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便有一股浩然正气充斥于胸,便有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只不过,虽然他们精通圣人之道,能够致广大而尽精微,充满了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却不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知道皇帝也是有感情的人,而情感的力量对一个少年来说常常会超过理智。他们只是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根据圣人之道所进的谏言会打动皇帝的心,因为他们以为,圣人之道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的。

这份最后通牒连夜被送进宫中,他们认为,此举一定可以使皇帝屈服。然而小皇帝的反应大出他们意料。他们不知道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看到这份奏折,他勃然大怒。这种露骨的威胁也让几天以来困扰他内心的两种势力的斗争有了结果,他发布命令:他收回以前对这八个人的处分决定,并且要升他们的官,由他们来掌管宫中最重要的八项事务!

这道诏书充分反映了贯穿朱厚照一生的那个明显的性格特点——易于冲动。他轻易地选择了道德上的恶名来换取自己的身心舒畅。放荡子弟无所顾忌的作风在这道挑战性的诏书中暴露无遗。

诏书一下,群臣汹汹,纷纷到朝门外请愿。三位内阁顾命大臣立刻上交了辞职书,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都乱了。

朱厚照性格中缺乏很多东西,却唯独不缺胆量,既然做了,他就有魄力做到底。十五岁的小皇帝以大臣们意想不到的果断处理了这一局面。他命人驱散请愿者,批准三位大臣的辞呈,任命新人入阁。

说实话,一时冲动过后,朱厚照对自己的行为也忐忑不安。他不知道发布这些诏书会引发什么后果,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不知道这些气势汹汹的大臣会做出什么反应。甚至,他不知道自己的皇帝能不能当得下去。

局势平息之快出乎他的意料。他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三位大臣很快打点行装,回了老家。几位太监按他的意愿升任宫中的新职。朝政继续运转,大臣们照常上班。虽然谏官呈了无数奏折批评他的行为,可是他们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而且朱厚照已经知道该如何对付这些批评了,那就是把他们的奏折“留中不发”,根本不予理睬。

当了一年多皇帝的朱厚照终于发现了运用权力的秘密。他发现了一个真理——他真的拥有无限的权力,只是看他怎么去用它。虽然有祖制、成法、规矩,可那些毕竟都是软约束。而一旦他一意孤行,却不会遇到真正的阻碍。不管他的命令多么乖谬,只要他撕开脸面,坚持到底,就会最终得到执行。庞大的、学识渊博的、理直气壮的文官集团实际上却是虚弱的。虽然他们拥有道义上的一切优势,可是他们受制于一条最基本的道理——他是君,他们是臣。不管他多么无知无能,昏庸无道,他的话都是圣旨,他们这些最聪明、最正直的人还是得无条件地去执行,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他们可以喋喋不休,可以叩头出血,却不能改变他的最后决定。

朱厚照也知道,从现在起,他在这些博学多才的文官眼里,已经是一个昏庸失德的皇帝了。虽然他们表面上对他三跪九叩、毕恭毕敬,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对他丧失了信心,内心里瞧不起他。但他不在乎。他甚至发现,在丢掉那个做好皇帝的理想之后,他活得更舒服自在了。

一旦撕破了脸皮,朱厚照发现当皇帝堪称轻松愉快。

蓝东兴《明武宗评述》记载,在这次政治斗争取得胜利之后,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取消文书房记录皇帝日常生活的“起居注”制度,同时废除尚寝局的“就寝档案”。这样,他就解除了身上的两大枷锁,自由自在,想起就起,想睡就睡,想住在哪儿就住在哪儿。

他做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就是把普通政务交给略通文字的司礼监首领太监刘瑾。大臣们所上奏折,经刘瑾初步处理后,再挑出最重要的几份交给他亲自裁断。这样,他在仍掌大权的同时,又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做出这两项决定之后,他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大玩特玩。他不断地把宫外的戏班子召进宫中为他表演。与其他好开“堂会”的天潢贵胄不同,他偏爱听评书、大鼓、地方戏,特别是那些地蹦子、草台班子粗俗诙谐的“粗口”,让他笑得前仰后合。

除了这些帝王生活中常见的声色之好,他还玩出了前无古人的花样。《明通鉴》载,他在宫内开了个自由市场,让太监们充当小贩,在街道两边摆上一个个小摊,卖什么的都有:锅碗瓢盆、衣服鞋袜、胭脂宫粉、水果蔬菜……琳琅满目,热闹非常。太监们一个个站在摊前,学着市井之人,高声叫卖:“卖砂锅啰!”“磨剪子来!”“皮薄肉厚的大白梨啊,瞧一瞧,看一看!”

皇帝穿着普通人的衣服来赶集,挑了一块花布,和小贩讨价还价。扮小贩的太监知道皇帝的性子,故意和皇帝软磨硬泡。皇帝费尽口舌,怎么也讲不下价来,急得抓耳挠腮……

在正德皇帝的一生中,对市井生活异乎寻常的热爱是贯穿始终的一大特点。明代人的笔记中传说弘治皇后其实不能生育,正德是她偷偷抱养的市井小民的私生子,所以这个皇帝终生除不去骨子里的“低贱”。

其实这一“反常现象”很好解释。很大程度上,皇帝的这种嗜好不过是对刻板单调的宫廷生活的逆反。皇宫是天底下最不自由的地方。这组迤逦壮阔的大屋,座座象征着严密的礼仪。这里每一寸空气中都充满了禁忌,每一寸土地上都林立着规矩,一举手一投足都必须斟酌再三。生活在这里面的人,生活得按照事先写好的剧本进行,如《宫女谈往录》所说:“宫里头无论上上下下全是假的,像一台戏。”就像修筑这建筑的本意是为了昭示政治秩序、而不是为了舒适地生活一样,那些高雅严肃的宫廷大乐也不是用来愉悦人的感官,而是用来把自然的人性引入天理的轨道。

和宫廷生活的假模假式、程式化相比,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其实是那么丰富、自然、健康。朱厚照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出宫微行的感受,从皇宫来到市井的太子简直如同从穷乡僻壤进城的农民孩子,傻了一样张着嘴,贪婪地盯着他看到的每一样事物。有生以来头一回,他发现人们见到他不是立刻跪下去,而是并不拘束,一切如常;也是有生以来头一回,他看到这里的人活得那样自由、随意,他们表情生动,高声大叫,随意谈笑,完全不像皇宫中人平日都鸦雀无声、板着面孔。他看什么都新奇,看什么都好玩。

终其一生,正德皇帝都难以改掉微服出行的嗜好。而且他特别喜欢逛市场,钻小巷子,体验普通人家的生活。那些土里土气的叫卖声在他听来简直是最好听的音乐,那些带着泥土的白菜萝卜也显得清新健康,那些平常巷陌中普通百姓们的吵嘴骂架,在他听来也比宫中那千篇一律的对话更有意思。

除去逆反心理之外,这种“市井情结”,也反映出朱厚照的趣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受周围太监的影响。

文盲出身的太监、乳母不但是朱厚照的生活伴侣,也是他的精神塑造者。其实,天潢贵胄的朱厚照是在浓厚的底层文化氛围中长大的。终其一生,朱厚照的精神世界一直没有冲破底层文化特别是市井文化的束缚。

热门小说推荐
我是末世尸王

我是末世尸王

看着高墙之下被丧尸围住,一脸绝望的幸存者,唐业张开双手,大喊一声Welcometoparadise欢迎来到天堂...

流放路上,我有系统全家吃喝不愁

流放路上,我有系统全家吃喝不愁

简介关于流放路上,我有系统全家吃喝不愁一次郊游杨玲生意外,醒来时变成了凌华村的小女孩杨二丫穿越福利,空间系统金手指有没有?有,本系统只要有积分就可以与各界面的同仁购买商品,灵泉水武功秘籍这些都能买到,杨玲大喜,挖野菜捡白果换积分,啥,皇上有旨,凌华村杨姓村民被嫡系杨凌华所累,配三千里罪恶之地,四个国家共同所有,所有流放的罪人都集中在这里,你说啥,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杨玲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打架是她的强项...

大人,得加钱

大人,得加钱

世代忠良的贾大人对大清是真爱。为了大清,他连祖宗都不要了!非正经历史文,贾大人的厚颜无耻不敢称第一,但也不当第二。已有完本精品作品大流寇司礼监汉儿不为奴大明狼骑恶奴。...

全球迷雾:我在末世打造领主帝国

全球迷雾:我在末世打造领主帝国

核废水排放后,全球进入迷雾时代!95的人类全部死亡!迷雾虫灾异变无限台风酸雨极夜严寒,然后进入零下7o度的冰河纪元。重生回到末世前一个月,萧凡觉醒增幅系统,疯狂囤积物资。秩序崩塌,两包泡面就能让绝美女明星躺下喊爸爸。别人又冷又饿冻成狗,萧凡搂着绝色美女睡觉。他和火系狼犬组队,一步步从安全屋开始,将安全屋打造成末世最大领主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全球迷雾我在末世打造领主帝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