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0节(第1页)

小时候,程世福忙着治理歙县,无暇顾及子女,他未曾纳妾,因此官夫人之间的迎来送往、人情往来,加之家里的铺子、田地就全交给了吴氏和自家老母亲,家里的大人们通通都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生出三只手来。

怀章自打会走路起,就是程婉蕴带着他。

在他眼里,长姐什么都懂,而且从来不禁着他做这个做那个,他最喜欢跟在长姐屁股后头跑,虽然长姐有时候看顾他看得烦了,也会给他随意找一本有画的书,在县衙院子里铺一张草席,把他往那儿一丢,让他自个看书,只要他不乱跑,就不管了。

那会儿家里带画的书,不是医书就是农书,难以想见,旁人家孩子的启蒙读书不是《千字文》就是《三字经》,而他的启蒙读物却是《本草纲目》、张宗法《三农纪》(怀章还记得三农纪里头还详细教授了如何挑猪苗、如何喂猪、母猪产崽如何护理,小小的怀章对着上头画得栩栩如生的母猪产后护理图示印象十分深刻)、徐光启的《除蝗疏》、蒲松龄《捕蝗虫要法》、李源《补蝗图册》等等……这些书不仅给了他看,长姐也常翻出来看。

为何家里这般多与治蝗相关的书籍,这都是程世福四处搜寻来的,因为歙县所在的徽州,正是年年闹蝗灾的地方,从他记事起,几乎每年都能瞧见蝗虫,本地的蝗虫大多还没长出翅膀就被如临大敌的程世福带人翻地、挖土、水淹火烧杀得差不多了,但防不住大多蝗虫都是从北方山东、河南跨越长江黄河迁飞而来的。

长了翅膀的蝗虫,是最难灭的。

康熙二十四年,苏北、皖北大旱,合肥、桐城、霍邱、巢县、六安先爆发了蝗灾,江苏的盱眙、宝应、赣榆等县也同时发生蝗灾,以后逐步扩大到安徽的和州、蒙城、怀远、凤阳、天长、全椒、来安;江苏的仪征、溧水;浙江的嘉善、海盐、淳安等县,眼见这次又是一次将要地跨三省危及20几个州县的大蝗灾。[注1]

歙县在长江以南,尚且还没蝗虫飞来,大半相邻州县的惨状已相继传来,江苏盱眙“蝗食禾稼殆尽”。安徽凤阳“夏,大旱蝗,禾麦皆无,人食树皮”。全椒“秋七月,飞蝗蔽天,禾苗殆尽,民大饥”。天长“大旱,自三月不雨至,九月,飞蝗蔽天,人民相食,子女尽鬻”。[注2]

长江是人类的天堑,蝗虫却不怕,歙县被波及只怕也是早晚的事了,程世福那会儿就已经急得嘴角生燎泡了,想到好不容易长成青禾的庄稼将被蝗虫食尽,随之而来的必定是饥荒,他痛苦得夜里睡不着,便起来绕着院子一圈一圈地走,走到天亮,拿冷水抹了脸,又强作镇定坐镇衙门以安民心。

那年长姐十四岁,他十一。也是在那年,长姐忽然从书局淘来一本佚名的《治蝗精谈》,那真是一本好书啊!那本书程世福用了其中几个法子都十分管用,写得亦是字字珠玑,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也没有农书中常见的要祭祀蝗神与刘猛将军庙、金姑娘娘庙之后才能捕虫的说法,怀章很喜爱这本书,反复读了数十遍。

他阿玛就常说,长姐是有福气的人,出去逛街总能淘到些好东西,怀章自小就受长姐影响,原本信奉的是“子不语乱力怪神”向来不屑这样的神异之说,但安在长姐身上,又显得那么合情合理,否则这样一本老旧发黄、残破不堪的农书,旁人都寻不到,又怎会被长姐寻到呢?偏偏还是极有用的书。

从这本书上得来的法子,长姐后来又在程世福带领农户、乡绅实用过后,与他一起将这些法子重新整理、改进,写成一本新的《治蝗略》,程世福亲自为女儿和儿子所写农书作序,兴致冲冲要献给知府大人,希望他先在徽州刊印,之后上递天听,将治蝗之法普及天下,好拯救万民,但当年的徽州知府是个极狭隘、无能的贪官,他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将书给烧了。

什么《治蝗略》,区区稚子能写出什么玩意儿来,程家每年冰炭孝敬才给那么一点银子,还想他出银子替他刊印?他替他扬名?呸!

程世福并不知道,他还傻乎乎地以为知府大人已递上去了,但朝廷并不重视,虽然遗憾,但也只能叹息一声。

程婉蕴也对此不大强求,她一向以为自己能做的有限,假借寻得古书的由头将现代治蝗的办法交给程世福,不过是为了想让自己的阿玛能睡个好觉罢了,如果能救更多人自然更好,若是救不了,她也已尽了力。如果因此而一直痛苦,日子会过不下去的。

何况两年后她就要进宫选秀了,她的心思又落在那上头去了。后来歙县蝗灾渐渐少了,这事儿渐渐也被程家淡忘了,就连程婉蕴自个可能都意想不到,年轻时曾无意苏过一回,那多年以前射出的子弹如今却帮助了弟弟,也帮助了自己。

但程婉蕴十四岁写的《治蝗略》,虽被贪官污吏付之一炬,却也被十一岁程怀章抄录珍藏,这是他们集写出来的第一本书,即便上头不认可,怀章也想留个纪念。

因此,站在龟裂的田地上,张廷玉听了蝗灾就脸色苍白,越发觉着头顶上的烈日刺目晕眩,人也跟着打晃,却忽然发现程怀章虽然面色凝重,但却似乎一点儿也不慌乱。

“怀章,怪不得我阿玛总说你稳重,”张廷玉有些佩服地看着他道,“真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都到了这地步你竟如此稳得住,这点我不如你。”

程怀章却拍了拍手上的泥土道:“这倒不是稳重不稳重的事儿,而是治蝗这事儿吧……”他仰起脸,那张素来有些冷板的脸因想起幼时的事而变得柔软,难得对着不明所以的张廷玉笑道,“我熟得很。”

张廷玉呆了呆:“你还会治蝗?”

程怀章拉着张廷玉回去了,没过一两个时辰就把以前长姐带着他整理的《治蝗略》给默了出来,看得张廷玉沉默不语: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吗?不是,都是一路读书科考上来的,怎么你会的东西都和我不一样呢?

“你忘了我是哪儿的人?我和长姐自小就帮着阿玛捕蝗,这些法子还是我姐姐找到、后来整理成册的,她是个顶顶好的女子,只是你们都不信。”程怀章吹了吹纸上未干的墨迹,“走,找匹快马,把这些法子送到赵大人那儿,有他在,不愁下头的人不用心!”

自打春日就在地里发现蝗虫卵的消息不胫而走,果然常常遭受飞蝗折磨的苏浙皖三省百姓也都提心吊胆了起来,以往每次官府都只能督促百姓捕虫,有好些的县官会拿出自己的俸银、以身作则与民一起捕蝗,但这样往往捕也捕不尽,有些虫卵除不尽,冬日里没有冻死,第二年又复生,因此百姓们又开始日日烧香拜蝗神,还有请跳大神的围着自家田地跳的。

以往只能求神拜佛,但今年似乎有什么不同,海宁的百姓是率先体会到不同的。

新来的海宁知府张大人自掏腰包,刊印了五千余册的《治蝗略》,下发给各州县、村落,还在乡里贴了布告,专门派遣官吏下乡劝民捕治,那治蝗略上还画有图示,印得极为清楚,即便不识字的农民也能看懂。

海宁的张地主正让自家孙儿将官府发的《治蝗略》念给他听,他以前也是个地道的农民,后来转而去走货卖生药材,挣下两间药铺、医馆,置办了桑田、药田千亩,对于闹蝗灾的事儿,他比谁都着急。

“防治蝗虫要法:一、要减少蝗虫的吃食来源。蝗虫大多食小麦、高粱、水稻、玉米和谷子,却不吃大豆,而大豆耐旱、不挑地,可在大旱时多在田地里种植大豆,防治蝗虫之时,还能保障灾时有大豆作为最后存粮,不至于冻饿。”

自打玉米和红薯引进华夏后,大多数农田里都不爱种大豆了,张地主听了连连点头,他以前也遇着好几次蝗灾,那蝗虫好似真的不爱吃大豆,此法可行。

“好孙儿,你接着读。”

“二、蝗虫喜欢在地势低洼之处产卵,可将这样的田地改种池塘,用以养鱼养虾,蝗虫栖息产卵地减少了,蝗虫也会变少。”

张地主搔了搔头皮:“可是不都说鱼虾的卵会生蝗虫么?再养鱼虾不会生出更多的蝗虫来么?”他刚冒出这个疑问,就听孙儿又念叨道:“另,注明:鱼虾并不会产蝗虫卵,此为谬传。”

“噢,原来如此。”张地主点头,的确他之前也觉着奇怪呢,鱼是鱼,虾是虾,怎么会产虫卵呢,可是所有人都这样说,他便也信了。

“三、利用牧鸡牧鸭治未生翅之蝗蝻。蝗虫还未生翅之际,将鸡鸭投放在生了蝗虫的田地中使其消灭蝗虫,而鸡鸭吃了蝗虫长势更好,一亩地约莫牧五十只鸡鸭,每只鸭能食蝗虫三十余只,其中又属牧鸭治蝗更为得力,每只鸭能食蝗虫数量为鸡的三倍,每日能食近两斤蝗虫,鸭群亦更喜爱扎堆捕虫,比鸡群更易管理……”

热门小说推荐
祖宗保佑:山河无恙故人归

祖宗保佑:山河无恙故人归

简介关于祖宗保佑山河无恙故人归将门嫡女楚天骄死后,灵魂被禁锢在太庙里,每天跟着一帮皇室老祖宗们,聊天磨牙打屁,享受着所谓的死后哀荣。青梅竹马的男主在灭国之战中,替她复仇,烧掉了太庙,楚天骄的灵魂被释放,得以重生。一帮老祖宗跟着她回到了这个时代,前世都是些皇帝皇后,重生后沦为了贩夫走卒。身份的改变,闹出了各种笑话。但你祖宗还是你祖宗,他们各怀绝技,一股脑的都用在了楚天骄的身上,帮助她一路打脸虐渣,改变前世国破家亡的命运。再遇男主,他尚是一位扮猪吃老虎的软萌病娇男。两人的互动,充满了甜腻的反差萌,让人啼笑皆非...

隋末扬旌高不凡

隋末扬旌高不凡

作品简介一场核潜艇事故,让高不凡穿越到了隋朝大业七年,成为渤海郡飞鹰马场的少场主,本以为会一辈子当个养马的富二代,岂料隋帝杨广一声令下,征百万大军东征高丽,一个富裕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上了末路,高不凡也随之开启了其不凡的人生身处乱世,我终将不凡。...

信用卡球星系统

信用卡球星系统

作品简介一张神奇的信用卡信用卡球星系统。...

锦衣春秋

锦衣春秋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地藏卷轴突现世间,黄金凤凰再临天地,南北争雄,密云重重。深宫诡虞,疆场喋血。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弈子,英雄豪杰,风月美人,演一出旷世棋局...

福妻满满

福妻满满

福满满穿越了原主竟然是个重生后瞬间又被害死的倒霉姑娘。这辈子的人生目标就是帮原主手撕心机假白莲,然后赚钱赚很多钱赚很多很多钱哎呀这位太子哥哥,你老是跟在我后面做什么已有两本完结文,...

刘高阳成璧

刘高阳成璧

作品简介这是一把魔剑不停坑自己的主人的故事,总之就是有点暴力有点血腥...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