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六章 祖父我给你讲个故事(第1页)

武英殿

老朱、大朱、小朱加上一个瑟瑟抖的李祺。

朱允熥开口道“祖父,让大姑父下去吧,这件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这段时间重新注释四书五经,大姑父也是出力颇多,十分辛苦。”

闻言,李祺感激的看向了朱允熥,要不是因为身份原因,可能都想着把朱允熥抱起来亲上几口了。

朱元璋也知道李祺是个应声筒,报社实际工作是由魏彬、高凤这两个太监全权负责。

待李祺退出后,整个大殿内只剩爷孙三人。

于是朱标不安的问道“允熥,这共济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几天共济会的事情已经闹得举国沸腾了。有许多朝臣上书说,朝中也有大量共济会成员。有人说那胡逆是共济会,有人说宋师、刘基是共济会,还有人说目前朝中的某些大臣也是共济会,甚至还有大胆的说武勋人家也多有共济会。”

朱元璋“是啊,那孔讷今年正月入京。但是现在锦衣卫揍报整个孔府都已经惴惴不安。谣言四起。今有孔氏族人上书言孔希学乃共济会会长,与那胡逆之案也牵连颇深。请旨废孔讷衍圣公。”

朱允熥此时不怀好意的说道“那孔府远比祖父所言要热闹十倍百倍吧。”

朱元璋“你从去年开始就让宋忠在曲阜、在孔府多有布置。起初,你说是因为孔讷年幼恐为奸人所害,现在看来怕你小子所图甚大吧。”

朱允熥也不做回答,只是请老朱准许其书写一番。

老朱同意后只见朱允熥拿着自己倒腾出来的铅笔,在自己弄出来的书写板上,画出了一个关系图,老朱和朱标看后,大惊失色。

朱允熥一边继续书写着,一边解释道“儒学若是看做那释教,孔氏看做是那殿里的菩萨,天下儒生就是看做那千千万万的信徒,这曲阜看做那佛门圣地。请问祖父想到了什么?”

朱元璋大惊道“你前些时日给俺看了那暹罗?这儒家岂不是…”

朱允熥微微一笑以作回应。

此刻老朱和朱标都板着脸开始沉思了起来。

许久后,老朱长叹道“俺也知道那儒家不可信,但是这治理国家离不开儒家啊?”

朱允熥一本正经的答道“孙儿从未想过废黜儒学。只是这儒学,并非孔氏一族之儒学,乃是大明千千万万百姓之儒学。”

而后,翻过一页纸后又一边写写画画,一边开口讲着,这一幕倒是像极了老师在给学生授课。

春秋之时,孔圣创立儒家。

后儒家有一弟子,人称荀子,荀子对儒家学说多有改进,但不被儒家主流所接受,后这一支逐步变为法家。

回到儒家主流,儒家展至西汉,有多支流派,其中公羊儒之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并全面系统的诠释了西汉的正统性,被武帝所喜。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是公羊儒的崛起,汉代之儒家也是公羊儒。

然而西汉至隋唐,一直是皇帝与世家大族共天下。儒学虽为皇帝所接受,但是儒生需依附于皇权门阀,并没有独立性。

后黄巢、朱温灭世家门阀,儒生逐渐抬头,至宋形成如今之士绅。

时代展,王朝更迭。天人感应或者说天命论反而成了反贼们造反的借口。且公羊儒所提倡之游侠也不适合后面的时代。

两宋改革儒学,儒学又分为心学、理学。理学的核心观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后理学胜出,直至本朝。

说完之后朱标若有所思,老朱还是不明白,问“乖孙,但是俺还是不明白,这和俺们今天说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朱标缓缓开口道“允熥的意思怕是告诉俺们现在也可以改改那理学。”

老朱则夸起了自己的孩子“标儿,你读书好,比俺出息。俺们允熥更出息。”

朱允熥不急不缓的说道“祖父,俺爹的意思和俺的想法大差不差,但是这是下一步的事情,俺继续给你讲讲那孔家。”

说罢又另起一张纸说道“祖父可知孔府分南宗北宗。”

“什么?竟有此事!大胆,那些个官员为何不揍报于俺!”听罢,朱元璋直接直起了身子。

“祖父切莫着急,听孙儿先说完。”

北宋末年,女真人南下,孔氏嫡支,当代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扈驾南渡,离曲阜去扬州陪祀,后迁居衢州,此即孔氏南宗之由来。孔氏重宝孔子及丌官夫人楷木像,并吴道子绘孔子像皆为南宗所有,法礼上南宗方为孔氏正统嫡系。

北宗这支,想必祖父和爹爹肯定知之甚详。

现在,孙儿就讲讲那南支孔氏。

孔端友之后,孔传为衢州派始祖。

孔端友传五世至孔洙,时蒙元南下灭宋,后孔洙让爵于曲阜的孔氏,也就是北宗,忽必烈盛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

另,崖山一战,南宗孔氏族人,大多数共赴国难,跳海殉国。加上孔洙失爵,南宗孔氏逐渐没落,确实已经很难查访。因此也不能全怪那衢州府的官员。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