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章明朝亡于何时二合一(第2页)

明朝的问题不仅仅是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当然天灾的影响是人为不能去控制的。

有人说天启当亡国而弗亡,崇祯不当亡而亡。

不可否认崇祯皇帝有很多的缺点,他急躁,寡恩,缺乏担当,但从来没人否认过他是一位一心求治的勤勉皇帝。

崇祯皇帝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外事不决杀总兵,内事不决换辅,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把摆烂做到了极致。

万历在位前十年被张居正管着把持朝政,后又被李太后把持朝政。

因为争国本斗争失败了,做什么都不顺,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

万历十四年开始称病不上朝,小病大养,大病暴养,无病也养着,养病开始常态化,几年后干脆朝也不上了。

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政务还是会处理。

万历皇帝是有意识的非暴力不合作,消极对抗,大臣们的奏折都是石沉大海。

当时的东大学士李廷机被东林党人弹劾,想要递交辞呈,五份辞呈交上去,没什么反应。

李廷机继续写,万历皇帝还是没反应,他毫不气馁继续写,五十份。

可怜的李廷机房子都卖了,在破庙里住了整整五年,写了132封辞呈,结果还是什么反应都没有,“庙祝老”的称号由此而来。

堂堂老彻底崩溃,冒着抗旨的罪名,顶着杀头的危险,直接自己把自己给解雇,直接回老家去了。

于是在明朝出现了一个著名的现象,缺官不补,在万历这一朝只有退休没有接任。

朝廷六部只剩下一个刑部有尚书,其余五部均没有,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

万历皇帝这期间只对钱财感兴,带着宫里的太监聚敛海量的财富。

因此被世人讥讽为:帑则叫阍不应,加派则朝奏夕可。

缺官不补是绝对的恶政,没有政府并不是没有权利。

直接导致明朝的土地兼并跟财政状况极大的恶化,地方豪强占据主导权,士绅们违法获得免税上的特权。

地主们短时间内就可以积累巨量的财富加土地兼并。

明朝官僚士绅比起宗室又算的上是穷人,拥有百万亩土地的亲王比比皆是。……

明朝官僚士绅比起宗室又算的上是穷人,拥有百万亩土地的亲王比比皆是。

万历皇帝最疼爱的小儿子福王朱常洵,封地在河南洛阳,本来万历是想给他四百万亩良田,后被大臣们反对,减为二百万亩。

福王唯一的娱乐就是醇酒娼优,在农业社会把体重养到了三百多斤。

靖难之役后,明朝要求宗室“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就是养猪政策。

宗室唯一的工作就是享乐造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收入。

直到崇祯继位时,仅河南一个省就有八个亲王,王府拥有的土地占河南所有耕地的一半,并且全无赋税。

明朝可以收税的土地随着时间推移,可以说是越来越少。

一旦财政不支,朝廷就只能加派赋税,因此税率越来越高。

朝廷下达给地方的赋税往往有定额,而被豪强们违法免除的赋税,则全部都落到了百姓的头上。

百姓负担过重,哪怕丰收都不足以缴纳赋税,因此大量农民宁可抛弃土地逃亡。

而留下的农民还要负担逃亡百姓的赋税,“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

陕北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土地本来就极为贫瘠,哪怕是丰收之年,也才勉强能够糊口,连年的灾荒更是需要粥妻鬻子。

万历皇帝的摆烂,把土地兼并推向了极致,地方多年来没有地方官。

秀才监生勉强担任,往上走更是绝无可能,唯一的目的就是搜刮贪腐,让陕北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社会矛盾已经到了爆的临界点,当崇祯继位时,这个炸药桶终于被他给亲手点燃。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

崇祯二年,陕北大旱。

崇祯三年,陕北大旱。

崇祯四年,夏,全陕大旱,冬,陕北大雪。

崇祯五年,陕北饥荒。

崇祯六年,全陕西旱灾、蝗灾、霜灾齐至,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