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章 被抛弃的原配35(第1页)

宁安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接下这个任务,主要是她自己也想做点什么。

她没有换工作,还是以“顾问”的身份加入的。

后勤连其实光是养猪种菜就挺忙了,宁安的副业生产也没有局限在连队里,她动员了一下丁嫂子,由她出面,说服了一些军嫂加入进来,共同展规模化养殖业。

养殖的种类扩大到了鸡、兔子、水貂、奶牛。

种植的东西除了蔬菜,也增加了一些用作饲料的粮食作物。

这些工作,都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就连住楼房的一些军嫂也加入了进来。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军嫂都有工作,有的就是在家里带孩子操持家务,一看其他人都干的热火朝天,自己也就闲不住了,主动找到丁嫂子和宁安,想要出一份力。

战士们闲下来的时候也会过来帮忙。大家都干劲十足,为了满足养殖需求,荒地都开出来不少。

宁安的角色,除了“技术顾问”,还增加了一个兽医。

规模化养殖最怕疫病,宁安利用图书管理员的优势,搜罗了一些兽医药方面的书籍,自学成才以后又选了几个有潜力的战士和军嫂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了最基本的兽医知识,差不多的小问题都能解决。

后来,这些基础产业衍生出了生产貂皮大衣、护肤品(貂油)、熟食(兔子和鸡)、奶粉奶酪的深加工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宁安算是不负所托。

她这一忙,就是近两年的时间。虽然很多事情不必亲力亲为,但是她是个“抓手”,是张罗事的“协调员”,琐事还是有不少。

等她稍微闲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了1974年的春天。这个时候,规模化养殖已经初现成效,参与进来的军嫂们都能按月稳定的领工资了。

宁安更不用说,光是在部队就领了双份工资。部队领导还把她做的事情写成报告向上汇报,给她评了个“全国劳动模范”。

在如今这个时代,“全国劳动模范”的含金量非常高,宁安还去了一趟京城,受到了最高领导的接见。

她在京城接受了多家报社的采访,带着大红花的照片上了报纸,宁安收到了样报,她自己还买了几份寄给爹妈瞧,她跟领导的合照也寄了回去。

江学工和赵凤霞高兴得眼睛都红了,完全忘记了国人特有的矜持,身上揣着报纸和照片,走到哪儿就炫耀到哪儿。

“看看我闺女,上报纸了。”

“我家安安真上相,看着跟真人一样好看。”

“还跟领导合影了呢。”

他们还跑到县城照相馆,买了好几个相框,把报纸和照片都分别装了进去,挂在了一进堂屋的那面墙上,确保每一个进江家的人,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宁安和领导的合照。

为此,赵凤霞都不再低调了,家里大门整天开着,欢迎大家来串门。反正她现在也不怕了,政府大力提倡农民养猪养鸡呢,她养的多是响应政府号召。她家安安因为养猪特别厉害,还被大领导表扬了。

而且,她老亲家是安德市一把手,这件事他们虽然没有对外说,但是却给了她非常充足的底气,让她明白且坚信,她做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二道沟大队也很有意思,专门办了一场宣讲会,大队长亲自朗读了报纸上的文章,还把赵凤霞请上台说说感想。

大霞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让孩子上学,好好读书,学的多了、见的多了,脑子就灵活了。”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妈觉悟好高。”

小桔子赞同道:“确实难能可贵。”

每一个父母,哪怕再怎么佛系,再怎么跟孩子说“父母不指望你有大出息,只要你平安健康就好”,本质上,内心里,他们依然期盼着,盼着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盼着孩子能够光宗耀祖,让他们脸上有光,让他们能出门炫耀。

你平安健康就好,你如果能平安健康的同时还能建功立业,那就更好。但如果平安健康和建功立业只能二选一,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平安健康。

宁安对这种父母心态十分了解而且理解,谁不盼着孩子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呢?只要不是那种不顾孩子意愿拼命压榨孩子的情况,就还好。

但是,理解归理解,宁安还是很庆幸自己此刻没在生产队待着,不然自己也要上台说两句,还要陪着老妈在村里逛,听着她吹嘘自己,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尴尬的。

她回到部队之后,东北军区其他几个驻军、全国各地的部队后勤连都纷纷来取经。

刚刚松弛下来的宁安一下子就忙到了夏季结束。

周永川是既骄傲又后悔。妻子那么能干,他觉得特别骄傲,但是宁安太忙了,他们两口子相处的时间都变少了。

但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大概还是会去炫耀的。宁安的才能不应该被埋没。他能做的,就是在忙公务之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宁安,带着自己的兵帮她一起搞副业生产。

不光他如此,那些妻子加入了副业团队的军官们也是如此。军嫂们支持丈夫工作,做丈夫的,支持一下妻子创业也是应该!

丁营长就格外积极!丁嫂子让他干啥就干啥,一秒犹豫都没有。而且,他私下里向周永川表达了对宁安的感激之情,并拜托他代为转达。

谢什么呢?

感谢宁安让丁嫂子变的积极上进了!

用老丁的话说,他媳妇这人什么都好,性格好,也能干,不干涉他的事,对他全力支持,对他的战友也很好,但就一点,确实不大好,“不学习,不上进,还爱说脏话。随军那么久了,扫盲班她是一次也不去,数数都数不到1oo。”

对于说脏话这点,宁安是深有体会的。她刚认识丁嫂子的时候,虽说挺喜欢丁嫂子爽朗的性格,但确实不怎么和她聊天,因为丁嫂子话说不了几句,五分钟之后就开始往下三路跑,宁安哪怕是已婚人士,也有点接受不能,未婚大姑娘们更是对她敬而远之。

但是搞副业生产这事,宁安觉得丁嫂子很重要,硬着头皮把她动起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宁安带着她不停的和领导打交道,丁嫂子也在潜移默化的生改变,说话注意分寸了,扫盲班也开始积极地去了,宁安觉得,丁嫂子在搞事业的过程中找到了进步的动力。所以她自己主动开始想要进步了。

老丁说:“我不是嫌弃我媳妇,但是,她现在进步了,我觉得更高兴了。”

东北开始猫冬的时候,宁安已经怀孕两个多月了,有点妊娠反应,但是不严重。

周永川激动兴奋紧张无措,打电话向秦主任请教,又拍电报邀请赵凤霞来照顾宁安,还去向产科医生咨询了注意事项,详细的记在一个小本本上。每天严格执行医生的建议。

什么能吃,吃多少,什么不能吃,要坚决忌口,什么事情能做,必须做,什么事情要坚决禁止,宁安被他弄得都开始烦躁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