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章 残阳如血 孤坟与山为伴 3(第1页)

残阳如血,黄土地里一角落里,一座孤零零的新坟墓。

冬日的早晨,尽管人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仍然冻的抖。

数九寒天,冻破娃娃的红脸蛋。红脸蛋是大西北农村的特写,或许是这种气候造就了红脸蛋。抗冻,耐实,纯朴,厚道是山里人的特写。

今天是奶奶的百日纸(去世百天后在坟前烧纸钱等)。因果轮回,小时候如果是男娃过百岁(一百天的祝贺),女娃则是出月(三十天祝贺),可谓男女有别啊。

新坟墓,四方四正。坟墓周围有枯萎的草,很是茂密。

奶奶犹如一尊神埋在泥土里,守望着黄土地。

自从奶奶闭眼的那一刻起,注定自己深埋在大山里,与土地为伴,活着的时候,自己对待黄土地如同自己的孩子,精心侍弄着每一寸土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逃逃和亲戚朋友们一起去奶奶坟前烧纸钱。他总是感觉奶奶还在人世间活着,闭眼,眼前一直是奶奶的影子。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奶奶已经不在三月有余。

七七四十九天,奶奶过奈何桥的路上,有没有喝孟婆汤?估计她也不愿意喝,只因为喝了孟婆汤,就忘了前世今生的一切。可是,不喝孟婆汤,奶奶怎能过奈何桥?

如今,奶奶静静的躺在黄土地里。她累了,含辛茹苦一辈子,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辈子给了黄土地。好好休息长眠,黄土地滋润着当被。

在奶奶新坟不远处,还有几处坟墓,坟墓长满了各种杂草。坟前地耕边的几棵白杨树开了叉,长粗壮了。

我们是平凡的庄稼人,耕耘一份土地,最终回归土地,与土地为伴。这大概是平凡人一生长河里的宿命吧。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庄稼人才真正意义上,当家做主成了土地的主人。

农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衣穿,有饭吃,解决了肚子圆的一日三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

这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庄稼人最厚道的,最纯朴的生活。

和奶奶一样,静静的躺在黄土地里,感受着春夏秋冬,黄土地的深沉。

坟前烧一大堆纸钱,活人了却心愿,给别人看的。不如活着的时候,给一碗水喝,或者一碗粥。

当然,这种氛围中,子孙后代们或许受到感染,所谓孝道的真实存在于人世间,还是阴间?只因老妈,还有二妈身体的病痛,未能前去,其余的子孙后代们都是要去的。

一方面是要去掉孝帽子,孝袖,百日披麻戴孝。另一方面,奶奶是真正意义上去世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次是奶奶闭眼,也就是生命学心脏停止运行,脑死亡。

第二次,七七四十九天,奶奶黄泉路上,亲人两行泪。子孙后代们含泪思念奶奶,活在后代们的心中。

第三次,也就是后代们渐渐忘记的时候,也是在这个世界上真真的不存在了。

烧纸钱,炕桌前摆放整齐的是奶奶生前爱吃的供品。三炷香燃完,随着长辈们磕头作揖,哭泣声才在乡间人拉扯起身,哭声渐渐停止,同时叩头作揖。

告别了奶奶的百日纸。活人的日子需要粮食养活,人们依旧忙碌大山深处的黄土地里,或者出门打工糊口。

百年孤独,步入微尘。

尘归尘,土归土。老死不相往来,何愁人世间你争我斗。奶奶也算是大风大浪,趟过自己的一生,在她的一生长河里,苦难,孤独的是常态,幸福的笑容悄然来临陪伴她左右。

苦难的生活,幸福的笑容。

残阳如血,孤坟与山为伴。何愁新坟添旧坟,黄泉路上同做伴。

逝者已矣,活人了却心愿。活人一如既往的在痛苦与苦难的生活中,渡自己,与此同时也在渡世间人。

有悲有喜,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岂能尽如人意。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