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章 罢(第1页)

约莫踏入中学时开始,无形中认识到,男生身形高大五官端正、女生亭亭玉立面相秀气,自是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和特别关照,犹记得初二时期,曾经所在的乡村中学迎来了一位会舞蹈的女生,众星捧月般存在,这位娇艳如花的女生曾经在篮球场上大秀舞姿,犹如秀色可餐的风景。随着进入青春期以来,逐渐明白俗语所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些长相秀美的女生总是受男生欢迎,也容易听到她们的小道消息,很多女生也很喜欢出现在高大帅气的男生附近。尽管是颜值控,但是对于自身却很少修边幅,或许是年少时期长相青涩未察觉要修边幅的重要性,大学期间,舍友看到班上有对同学拍拖后说,女生谈恋爱后变漂亮了,对我来说犹如醍醐灌顶似的,才明白谈恋爱时的女生很在乎外在形象,是需要精心装扮的,后来从女生同学口中获悉,越是长相普通的女生越需要铺上浓厚的底粉和化妆品的点缀,后来的后来,才更多的认识到,梳妆打扮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女性来说。中学时期容颜姣好的女同学曾告诉我,自工作以来,都不敢素颜露脸,当时认为她有点夸张,自见闻增多,乃至今日美颜功能,才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女性朋友素颜与妆后的巨大差别,才懂得梳妆打扮对女性的重要性,也就能深刻唐代诗人权德舆名句“铅华不可弃”的内涵韵味。枕边人多次问到,能否看得出他化妆与否,化妆后是不是变漂亮了,无意中会偶尔想到一名为《近试上张籍水部》的七言绝句,表意是描写新婚女子“妆罢”后问询夫婿是否适宜的生活场景,从别人解读中才明白其意味深长,自然而然的喜欢这诗,后来6续获悉一些描写古代女子“妆罢”或“梳洗罢”后的佳作,觉得特别有意思,故将它们合成此篇,探析在唐宋时期文人的笔下,女子“妆罢”或“梳洗罢”所呈现的风景。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籍水部》出自中唐诗人朱庆馀之手,从诗题中可知,这诗是作者投赠给中唐文学家张籍的,张籍当时任水部员外郎,在唐代科举制度尚有较大操作空间的背景下,士子们为了在应科举考试中得到主考官的青睐或获得赏识,士子便在参加进士考试前,向有影响力的人物呈递自己的佳作,以求帮忙引荐,换言之,也就是朱庆馀请张籍帮忙,在主考官面前美言,以求顺利登科。这诗前两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所呈现的是唐代新婚时的场景,翻译成今日的话来说便是,昨夜洞房花烛彻夜通明,新娘等待第二天拂晓时分跪拜公婆,以求得公婆的欢心,唐代的舅姑是今日公婆的意思,可以看出唐代的新婚习俗与今日有较大的差异,所了解的广东部分地区新婚习俗,有拜公婆敬茶的环节,但是放在迎接新娘的当天,其次现代人婚前同居已是常态,洞房花烛夜的说法也就慢慢失去了现实意义。这诗的精髓在后两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意思是新娘梳妆打扮完了,低声的问新郎,描画的眉毛,颜色深浅是否合宜,也即新娘子问新婚丈夫,她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喜欢。这诗的比拟源于唐代时期现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今日看来,它仍然非常有韵味,两情相悦的情侣之间,日常也常见类似“妆罢问夫婿”的情形。

这诗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楚辞》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夫妻关系比拟君臣及朋友师生关系,此诗是作者以新婚女子自比,以张籍比喻成新郎,将舅姑比喻成科举应试的主考官,并在面见主考官前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若非专业学者的解读,初学者还以为是描写新婚男女洞房花烛夜的喜事,殊不知作者的视角另辟蹊径,尤其以“入时无”为此诗的灵魂,用大白话说便是是否合适,作者将自己能否顺利登科走上仕途的担心类比新婚女子拜见公婆前紧张的心绪,寓意含蓄且意味深长,着实令人惊叹不已。如果这诗仅仅作为唐代女子的闺意诗,便可胜过许多类似题材的诗作,不过作者的本意却远不及此,作者在面临自己政治前途紧要的科举考试时所表现的不安情绪和热切期盼,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士子或知识分子而言,远比女子出嫁重要,极少有人会认为儿女情长比自己的仕途重要,在古代家长制盛行的背景下,新娘如果讨得公婆的欢心,想必日后在新家里自然可以顺畅生活了,好比这诗作者,倘若他应进士科举顺利登科,将会获得当官的执照,日后的基本生活可保无虞。在这人生最为紧要的关头,作者朱庆馀在紧张心绪面前还得精雕细琢,刻画入微,冥思苦想创作出这别出心裁的佳作,张籍收到这投赠诗后大为赞赏,并赋诗《酬朱庆馀》给予明确答复,说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即说作者非常优秀,会得到主考官的欣赏,不必为“入时无”担心。

与这诗相类似意境表达的另有一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其三》,诗中写到“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表现出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娘子感受,欲讨好婆婆却又恐怖得不到婆婆认可时进退两难的心境,被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这小诗也富有哲理,寓意人们初入社会,不太熟悉情况时,需要请教于老练的人,或者想要得到某位领导的认可,先请教其身边熟悉的人,尽管与朱庆馀的行卷诗表达有所区别,但其蕴含的意味颇具有相似性。

《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罢》是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之手的闺怨诗,温庭筠是喜作闺怨诗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闺怨色彩浓烈,男女感情之词甚多,这《望江南》是其代表作之一。温庭筠所作的这闺怨小令,以江水、帆船、斜阳为背景,选取一位女子独倚靠在望江楼的场景,轻描出一个望夫盼归、凝视千帆含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出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情感,语言精练含蓄却也没有违和的感觉,是温庭筠词中精品之作。这词大意是望夫盼归的女子,精心梳妆打扮后,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远眺辽阔的江面,千艘帆船过去了,但是所盼望的人却没有出现,太阳的斜晖含情脉脉的洒落在江面上,载在帆船的江水依然慢慢的流着,女子那思念的柔肠却萦绕在那片白蘋州上。词中的望江楼,或许只是江边的一座普通楼宇,在今日的成都境内,确有一座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的望江楼,不过薛涛应与温庭筠无关联,不过温庭筠与同为唐代才女的鱼玄机关系匪浅,暧昧不清的师生及恋人关系,据说这复杂的关系对鱼玄机的生命轨迹影响巨大,鱼玄机或许只是温庭筠风情史上最为突出的代表,长期混迹于女色当中的温庭筠,想必是比女人还了解女人的男性,自然容易习成他浓郁的闺怨风格。这词将望江楼、千帆、斜晖、江水以及江上的小州,八竿子打不着的客观事物,经过诗词的艺术构思,将他们串接起来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曲目,好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将这些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有机的组合起来,将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统一呈现出来,完美的诠释望夫盼归的闺怨女形象。许多诗词作品采用类似的艺术手法,将一些毫无关联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活动,通过巧妙的艺术进行有机组合,勾勒出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促进读者颐养人文情操,助益读者心灵的情感升华。

《生查子·远山眉黛长》

(宋)晏几道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

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生查子·远山眉黛长》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是其善于创造情感小令的代表作,此词作语言精简凝练,精雕细琢,但是表达出来的情感真挚深沉,受到喜欢工于言情词人的激赏。晏几道是北宋仁宗朝太平宰相晏殊的第七子,故他有小七的称谓,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型代表,作品承袭了其父的词风,但造诣上更加精进。晏几道的早年经历,或许类似于今日网络词汇的“国民老公”般,情感经历想必是非常丰富的,出入秦楼楚馆也是家常便饭,词作“李师师”是北宋汴京著名歌妓,却是神乎所以的存在,甚至被附会到宋徽宗和词人周邦彦身上,晏几道在词中直接点出李师师名讳,足见这位名妓在当时的知名度,从侧面看得出来,对于有官妓制度的宋代,富家公子哥的晏几道大概率是经常出入花街柳巷,裨益他挥才情。

晏几道这词犹如五言律诗,前两句“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形容女子姿态的,形容女子化妆后画眉纤长如远山,腰肢轻柔像细柳,大白话就是女子眉毛画的好看,身材苗条,描写女性姿态容貌的佳句几乎都出自男性。接下来是描写女子“妆罢”后的形象,“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即是说,整理好妆容的女子,在春风中优雅的站立,莞尔一笑时特别美,“千金少”三个字用得异常精妙,是此词的精髓之处,值得玩味,这么简洁的几个字让我联想到杜牧的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甚是感觉他们所要表达的内涵韵味具有不约而同的效果。后四句“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描写作者回京城后,告诉青楼歌妓们,看遍了颍川漂亮的女子,没有比得上李师师的,从这四句来看,这诗应是赞美歌妓李师师的。直接描写女子美胜过任何人,可以直接写“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而要含蓄的表达则需要使用“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这些隐晦的描写女子之美,也就经常混迹于青楼的文化人能写的出来,晏几道是如此,可能他的前辈杜牧亦是如此。杜牧笔下的张好好,晏几道笔下的李师师,还有明朝末年的陈圆圆和苏小小,他们的这些名字应该都是他们的艺名,然而在文化人的点缀下,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子,乃至成为传奇镶入我们的文化中,足见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对我们文化的影响。

“罢”字的本义是停止或完毕的意思,出现在唐诗宋词时,多为表达女子做完一件事后,如这三诗词中,“妆罢”或“梳洗罢”也即梳妆打扮完毕,然而紧随罢的内容,才是所要表达的才是重心,如朱庆馀的低声问夫婿,温庭筠的独倚望江楼,晏几道的立春风。以上三作品只是含有“罢”字适合推荐的佳作,浩瀚的诗词典籍中,尚有许多隐晦的佳作,如晏几道、温庭筠以及杜牧这些风情史丰富的知识分子们,应有另外一些欲罢不能的诗词佳作,如果佳作不限题材的话,唐代赵莺莺有句淫诗“浴罢檀郎扪弄处”则特别有意思,使得读者会然一笑。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