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节(第1页)

我微微一怔,不明白嫂嫂为何还要这样问我。

在我离开许都,嫁到邺城前夜,因恐自己去后,再难回到亲人身边,又见嫂嫂已然伤势痊愈,便将我同卫恒之间的种种,悉数告诉给了嫂嫂知道。

一是为了表明,虽然我和卫恒已有婚姻之约,但他因姨母之故对我的憎恶,已然使我对他的爱慕之意灰飞烟灭。因此,我被卫畴转而嫁给程熙,便算不得是棒打鸳鸯。

二来则是让嫂嫂知晓因当年宛城之事,卫恒卫华姐弟对姨母的怨怼,万一卫家突然发生什么变故,也好早做打算。

此番和嫂嫂重逢后,她再问起卫恒,我只说他是我的杀夫仇人,心中对他除了仇恨,再无其他。可为何嫂嫂竟还怀疑我心中仍是有他?

见我神色不对,嫂嫂立时醒悟过来,忙改口道:“既然你不愿嫁他,那咱们就不嫁,嫂嫂带你离开这里便是!”

帷幔后似有一道身影一闪而过,我忙朝嫂嫂摇首,示意她不可再说,可惜已经迟了。

我刚和嫂嫂用完早膳,姨母身边的郑媪便带着四名婢女,说是姨母相召,请我到她房中,嫂嫂本想同我一道过去,却被郑媪客客气气地拦下。

“王后有些体已话要同甄夫人一叙,还请张夫人勿怪。”

天子册封卫畴为齐王的诏书,已于前日颁下,短短两个月之间,卫畴已是王爵加身,成了大雍立国以来,头一位非刘姓皇族而以异姓封王之人。

卫畴接到天子的诏书的第二天,就立姨母为齐王后,却对立哪位公子为世子不置一词。

我到得姨母房中,她如今虽已贵为王后,却仍是旧日司空夫人的简朴装扮。

姨母亲自扶我起来,携着我手到榻上坐下,苦笑道:“想来你已知这喜讯了。”

我亦苦笑道:“敢问姨母,将我许给三公子,是否是丞相的意思?”

虽说三年前姨母曾心心念念想将我许配给卫恒,但是如今事过境迁,以今时今日的境况及姨母之为人,她当不会再想我嫁给她的继子。

倒并不是因我已嫁作人妇,时人并不看重女子是否是再醮之身,只要女子人品出挑,别说是二嫁,三嫁四嫁五嫁也都尽皆使得。

大雍第七位君主孝明皇帝的母亲便是死了头婚丈夫后,被选入宫中,最后入住中宫,被立为皇后。

可我那位死了的夫君却不是旁人,而是先前卫畴最大的政敌汝南程氏的家主。

让自己的儿子娶一位再嫁妇人算不得什么,但若是这位再醮之妇是手下败将的未亡人,这就有些微妙了,算不上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

姨母极重声名,最怕别人讲她苛待原配所出子女。因此,在未嫁程熙之前,凭着我中山甄氏的出身,完全配得上卫恒的身份地位,姨母也才会生出两家结亲之意。

可是现在,卫畴刚成为齐王,世子未立,而卫恒是有望被立为世子的公子之一。此时将我这个妻族毫无助力的再醮妇人许配给他,却为自己亲子求娶清河崔氏这等旺族之女,只会惹人非议。

这等不智之举,姨母当是不会做的。

姨母拍拍我的手,感叹道:“还是阿洛知我。自从丞相平定整个北方之后,他麾下请立世子的呼声此起彼伏,当此敏感之时,无论是丞相哪一位公子的婚事,我都不曾多嘴,全由丞相作主。”

“我总想着,我所出的两个孩子都还小,子文才十五岁,还有五年才能行冠礼,璜儿年岁更小,无需这么早便打算他们的婚事。”

“是以,前几日丞相问我,同清河崔氏结亲可好,我只当他是想为子恒说亲。毕竟子恒在他诸子中最长,却至今未曾有妻室。却不想,他竟是将崔氏之女配给了子文。”

姨母话中满是担忧。

昨晚的酒宴之上,任几位军师如何旁敲侧击,卫畴均是呵呵一笑,半点口风不露。跟着就定下了两个儿子的婚事,给年纪最长的儿子打着完璧归赵的旗号配了我这么个再醮妇人,却为疼爱的小儿子求娶旺族之女。

清河崔氏乃是翼州最大的世族,族中人才辈出,任谁得了这样的妻族,都是一份极大的助力。

“丞相既有意扶持子文,许是想立子文为世子。”我轻声道。

姨母长叹道:“丞相的心思,谁能猜得透?他一时对我说,璜儿在他诸子之中,最是天资聪颖,堪继他的大业,一时又说子文像极了他年轻的时候,一样的文采飞扬,一样的热情明亮。现在又在两个儿子的婚事上大作文章,他……唉……”

我沉默片刻,“丞相此举,或许自有他的用意,只是,为何要将我牵扯进来?他若不愿让三公子的妻族强过子文,大可以随便为他娶一位没落士族之女,为何定要是我?”

“你已不再愿意这门亲事,宁愿离开卫府,也不愿再嫁给你当年心悦之人?”姨母轻声问道。

我心头一黯,“那婢子是姨母所赐,想不到,不但侍候我的饮食起居,便连我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要同姨母一一回禀。”

“我并没有吩咐她做这些,是丞相方才命人传话给我,说你竟心生离意。”姨母淡淡地解释了一句,并不再多言。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