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七章 滹南遗老(第1页)

俗话说得好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这一夜,皓月当空,暗香扑鼻。庭院桂花正烂漫。

这时王若虚思绪徜徉在青葱年代,少时,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颇得各位先生的青睐。他的舅舅周昂便是一个古文字教授,他师从期间,经常与舅舅相与细论文字,就像只小蜜蜂一样吮吸着生命乐章。舅舅周昂看他对学习孜孜不倦,对学问不耻下问。及至后来,舅舅都难以答复他一些文创方面的问题,便推荐给颇负盛名的文学大家刘中为师,让他在浩瀚的海洋里遨游,让他在广宇间自由飞翔。

王若虚越想越兴奋,他想起了自己在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任鄜州录事,接下来,历任管城、门山县令。他在执政期间,深入基层,与当地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亲临第一线抗洪救灾,深得群众钦佩。他的善政有目共睹,为人所交口称赞。王从之想到这里,感到心里很宽慰。

后来,王若虚进入金国国史院为编修官;不久,他迁应奉翰林文字;他任职期间,又奉诏出使西夏;他出使回来之后,被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着作佐郎。

王若虚思绪在翻腾着,按捺不住的心在倾诉着金哀宗正大年间,他在金国国史院主持史事,修《宣宗实录》;书成,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一连串的回忆,王若虚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次日清晨,王若虚竟朦胧睡意袭来,等到儿子王恕来叫父亲用早餐的时候,若虚却已酣睡。

王若虚回到故乡,唯一让他魂牵梦绕的是想办一家书院,实现自己授业解惑的理想。他精于经学、文学、历史学,最拿手的便是文学评论,他总会切中要害指出利弊。同时,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盛赞他“公于鉴裁,为海内称”,后人也认为“金、元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右。”

时隔不久,时任蒿城县令的董明劝他出山推广教育教学,并在蒿城县政府东北一华里滹沱河南岸建立书院,让王若虚题写匾额“滹阳书院”,蓝色地质金色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字体行楷,浑厚遒劲有力。王若虚担任该书院院长同时并兼任重要课程教授,另外还设有武术这一档子课程。致使学生们在德智体方面相辅相成综合培养。

一日,王若虚刚授完课,副院长倪伟边打招呼边迎上前去,满面春风道“王老先生,有人在找你?还是远方的一个朋友。”王若虚听了不由地愣了一下,思忖道会是谁呢?他怀揣疑惑来到院长办公室。

王若虚刚一进屋,就听到有人喊道“从之,你还认识我吗?”那人说着话便离开座位迎上前去。

王若虚定睛一看,不禁大惊道“遗山呀!遗山,你怎么也不给老朽提前打声招呼,好让我派人为你接风洗尘呀!”说完,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终于见到王翰林了。”遗山泪水婆娑道。来客叫元好问,号遗山,字裕之,与王若虚是金国同僚,也是一个文学大家。

“祖国覆亡后,还能够见到挚友,真是天助我也!”王若虚激动地说道。

王若虚接着说“遗山,与君一别,生死两茫茫,好几次都梦见你。”

元好问流着泪水,忙点头道“国将不国,着实令人柔肠寸断痛不欲生。”

王若虚也是老泪纵横,一想到国破,此时更是泣不成声。

元好问出身贵族家庭,幼小时便过继给叔叔元从格,元从格一直担任地方官员。他天资聪颖,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天庭(注,另一位文学大家郝经的祖父),博通经史、淹贯百家。

十六岁时,元好问在赴京赶考途中,遇到了一个捕雁的猎户坐在道旁唉声叹气,不时地抱怨自己。元好问见状,便问其故。那个捕雁者听罢,凝滞的眼神里闪现一丝涟漪。“今个日头刚出来之际,我看见天上有两只大雁,我引弓射,竟一箭射中,剩下的一支大雁老是跟着我,出叫人不爽的哀鸣声,我心里的话你不走,我有空了,连你也一起拾掇。就这样,我不管不顾把捕捉的那只大雁给杀掉了。”

猎户用舌头舔了舔干的嘴唇,继言道“我刚弄好,你猜生了什么?”

元好问好奇地问道“我怎么能知道,你只管说就是了。”

捕雁者咂了咂嘴唇,用手摸拉了一下红肿的两眼,说道“我看见那只活雁惨叫着竟投在地上折颈而死。”他诉说的同时眼中婆娑着细碎的泪水。

元好问无意中听到了一对大雁至情至烈的爱情故事,很是震撼且感慨不已。他对捕雁者说“既然这样,我给你个高价买你的这两只雁,你看怎么样?”

捕雁者说“我头一次看见这样的事情,心里挺纳闷也不好受,想吃也吃不下,既然你说了,那我卖给你好了。”

元好问将埋下的两只大雁埋葬在汾水之上,并在上面垒上石头作为标识,并题名叫“雁丘”。

后来,元好问睹物伤怀,遂填词以歌之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但为了儿子的学习,他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陵川。

兴定五年1221年,三十二岁的元好问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正大元年1224年,到他三十五岁时,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以考试优异得中科举。这次宏词科登第后,元好问才正式就选,被任为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可生活很是清贫。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三十六岁的元好问因不满为官生活请长假回到了登封,期间撰写了一部重要着作《杜诗学》,内容包括杜甫的传志、年谱和唐朝以来评论杜诗的言论。

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次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其后因母亲张氏身故,元好问丁忧闲居内乡白鹿原。又应邓州节度使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移刺瑗投降,元好问借机辞去幕府。

正大八年1231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着"。《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此后不久,元好问奔赴汴京调金国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官至翰林知制诰。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围汴京,元好问被围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朝中无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自己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

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

此后,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他为了考证历史还原本样,不惜路途迢迢,严寒酷暑,他身体力行风尘仆仆穿梭于故事源地,倾听民声。在野外,他喜欢收集碑文并进行一一核实,一丝不苟。

这次,元好问路过蒿城,先想到同僚挚友王若虚,无论如何也要登门拜访,毕竟王翰林大他十好几岁,他经常视其为老大哥。过一年少一年,不知老大哥王翰林身体状况如何,促使他放下手中作业,前往王若虚老家探访。

一日,滹阳书院热闹非凡,该书院主持人倪伟对学生们说“经滹阳书院邀请,今天让一代文学大家元好问来给学生们上课来了,希望你们要热情欢迎!”学生们听罢,欢喜不已,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由衷地笑意。

“我先给学生们预热一下。”倪伟笑着说道,“元先生在诗歌方面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希望你们到时多提问题,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异口同声道“倪先生所言极是。”

不大工夫,元好问在院长王若虚引领下走进书院大讲堂,王若虚满面红光,对着学生们说“这位就是我的同僚,也是莫逆之交的元好问,他比我小许多,可在文学上让我难以企及,希望学生们在这段温暖如春的时光里好好学习吧,请你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文学盛宴。”

热门小说推荐
霍格沃茨吉祥物

霍格沃茨吉祥物

作品简介...

空间剑神

空间剑神

作品简介斩杀千里,诛魔罚道...

太子妃竟是个小村姑

太子妃竟是个小村姑

简介关于太子妃竟是个小村姑爽文!复仇爽文!从头爽到尾!爽点密集!请谨慎食用!原本石家的双胞胎姑娘可以过着与其他京都贵女一样吃穿不愁,有人侍候的生活,可妾室为了一己私欲将当家主母残忍害死,沈岚就这样死在满是血污的榻上,而她的孩子在奄奄一息之间被人遗弃,好不容易保下一个其中一个女儿又在即将成年之时被人算计,无助的死在死人堆里。谁承想,被遗弃的孩子并未死亡,而是被人捡走养到十三岁!机缘巧合之下,妹妹见到即将离开人世的姐姐,她们在最后关头认出对方,见到姐姐惨死,妹妹心痛不已,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乐千千毅然决然孤身一人来到京都,决心为母报仇,为自己的亲姐姐报仇,为自己的养父母一家报仇雪恨!谁料,却在关键时刻惹上冷面太子,想逃逃不掉,想躲无处躲,就这样被强抢入府,从此开启她的太子妃生活。坐在满是红枣桂圆的喜榻上,女孩仍旧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竟然都是真的,她一个乡村长大的小村姑,竟然嫁给当朝太子,一跃成为万人敬仰的太子妃!可这些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看似高贵的位置她也不在乎,人人都羡慕她飞上枝头,却没人知道这其中的心酸与苦楚(故事以宋朝为背景,架空构成,人物并非历史人物,请勿对号入座,谢谢!)...

从武动乾坤开始签到

从武动乾坤开始签到

穿越武动乾坤,成为狂刀武馆的席弟子吴云,本想着抱林动大腿咸鱼就行,却获得签到系统,一不小心反而成了林动的大腿。在林家族会签到,获得奖励玄天宝录!在狩猎大会签到,获得白虎血脉!在符师塔签到,获得混沌神魔观想法!…林动和吴云成了好兄弟,带着两头火蟒虎,相伴游历天下。吴云林动不愧是天命之子,只要跟着他就能不断刷新签到,获得奖励。林动吴云是我的好大哥,总是帮我获得各种机缘。林貂像吴云这样讲义气的人太少了,好好跟着他混。林炎世上只有两个人可以骑我,一个是我主人林动,另一个就是吴云,林貂不算,因为他不是笔趣阁mbiqujucom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从武动乾坤开始签到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武夫当国

武夫当国

公元1911年末,滦州起义,袁肃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折,他最终选择站在法统北洋政府的立场,经营属于自己的北洋少壮派团体,在重大历史事件中逐渐崭露头角并发展壮大,以铁血手腕统一中国,重铸北洋雄狮,捍卫中华威仪!第1章滦州郊外  已经是入冬的天气了,滦州一带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震惊宇内的武昌起义在一个多月前发生,给这个原本寒冷的冬天带来数不尽的火热。但凡能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不难想象,大清国的江山总算让人给被撼动了。然而,即便革命烈火燎原之势,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可烧到直隶时不知不觉竟弱势了不少,毕竟是靠近近畿的地方,纵然清廷的气数已近强弩之末,但总有几个实力派的身影笼罩在这里。在滦州东南荒郊的山路上,一支身穿蓝色新式冬装军服的新军小队正慢慢悠悠的前进着,队伍前面是六骑骑兵领路,马蹄和脚印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一道逶迤的痕迹。一眼看去,领头的骑兵全部身穿着新军军官服饰,其中两人还披着厚实的狐裘披肩,可见职衔不低。至于跟在骑马军官后面的士兵,粗略算去也有三十多人。队伍整体上显得松松散散,士兵们一个个将双手交叉插在袖筒里,缩着脖子埋着头,就像是午后散步的乡野村夫似的,一副心不在焉的迈着步子。袁肃正是领头的六名骑马军官之一,只是此时他整个人显得神志恍惚,脸色异常惨白,微微躬着身子,让脸颊尽量躲在狐裘披肩的领子后面,彷佛大病缠身似的。倒不是因为他受不了这苦寒的天气,而是在一个月前发生的ldquo滦州兵谏事件rdquo时,被一名情绪激动的革命士兵开枪误伤,子弹正中肩窝,险些就伤在心脏要害上,抢救了大半个月才保住性命。枪伤未愈,伤口又渐起炎症,因此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长夜余火

长夜余火

灰土上所有人都相信,埋葬在危险和饥荒中的某个遗迹深处,有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只要能找到一把独特的钥匙,打开那扇门,就能进入新世界。在那里,大地是丰饶的,就像流淌着奶与蜜,阳光是灿烂的,似乎能洗去寒冷和阴晦。人们不用再面对荒芜怪物感染畸变和各种危险的事物。在那里,孩子是快乐的,成人是幸福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灰土上长夜余火...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