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9章 庄子逍遥游 2庄子浑沌七窍(第1页)

1、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3],其翼若垂天之云[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南冥者,天池也。

注释

[1]北冥(míng)北海。冥,通“溟”,浩瀚无涯。[2]鲲(kūn)大鱼之名。[3]怒同“努”,奋起,形容鼓动翅膀。[4]垂天之云形容天边之云。垂,通“陲”,边陲,边际。[5]海运海动,海动必有大风。

原边注

“化”,指生命气质的变化。庄子以鲲鹏之大描写出天地的宽广和宇宙的无穷,以一个开阔的思想空间引导人们培养开放而辽远的心灵。

点评

《逍遥游》的开篇别开生面,司空图形容这段情境说“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二十四诗品》)理解本段应侧重在“游”,在“放”,在“精神自由”。人应当突破狭隘的个人走向天地视野、宇宙视野,在人生旅途中学习鲲鹏精神,在海底深蓄厚养,以凌云之志化而成鹏,并远举高飞实现精神的自由。尼采曾经说“不管我们到哪里,自由与阳光都绕着我们。”(《快乐的知识》)

《齐谐》者[1],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3],尘埃也[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天之苍苍[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1]齐谐书名。出于齐国,记载诙谐之事,言辞夸诞。[2]以下几句与上文大意相同,重说鲲鹏展翅的故事,强调这一寓言的深意。但庄子引齐国志怪之书来补证,看似要确认故事的真实,却内含荒诞。抟(tuan),一说当作“搏”,拍打。扶摇,海中飓风。息,一作“风”解,“去以六月息”就是乘着六月之风而去。一作“休息”解,指一去半年大鹏才歇息。[3]野马空中游气。[4]尘埃空中游尘。[5]生物活动之物。以息相吹由风相吹而动。[6]以下几句写出鹏的视野从平面的观察转换为向下的观看,显示出鹏生命境界的提高和生命气质的改变。苍苍,深蓝色。

点评

由鲲潜而鹏飞的历程,正如尼采在《冲创意志》中所说的“每一次人的提升都会带来较狭隘观点的克服,每一次意志力的增加都会开拓新的观点,并意味着开启新的视野。”鲲化鹏飞,层层升,突破种种藩篱,使人心思遨游于无限宽广的宇宙(“以游无穷者”),这是庄子式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境界。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

[1]且夫开始语,提起将要议论的下文。厚深。[2]以下四句是说,在堂上的洼地里倒一杯水,那么放一根小草可以当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胶着不动了,这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坳(ao)堂,堂上的低洼处。芥,小草。胶,粘着。[3]培风凭风,乘风。[4]莫之夭阏(è)无所窒碍。

原边注

图南之志是鲲化为鹏的动力,也是主体精神深蓄厚养、待时而动的结果。

蜩与学鸠笑之曰[1]“我决起而飞[2],(枪)[抢]榆枋[3],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4],三飡而反[5],腹犹果然[6];适百里者,宿舂粮[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注释

[1]蜩(tiao)蝉。学鸠小鸟。[2]决起而飞奋起而飞。[3]抢撞,碰到。榆枋两种小树名。[4]适往,到。莽苍指草色苍莽的郊野。[5]飡(net)同“餐”。反同“返”。[6]果然饱腹的样子。[7]宿舂粮“舂”字倒装在下,读作“舂宿粮”。舂捣粮食,为过一夜做准备。

点评

林云铭《庄子因》说“‘大’字是一篇之纲。”庄子将人从经验事物中抽离出来,借变形的巨鲲大鹏,突破物质形相的拘限,创造出一个无边的大世界,写出一番浩瀚的大气象。蜩与学鸠式的“蓬心”则囿于一方的狭隘的心灵来看问题,有如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所讲的一群囚徒的洞穴之见,亦如培根所讲的四种需要破除的“偶像观点”。他们根本无法理会小角落之外的大天地,故而庄子评论说“之二虫又何知”。庄子于此点出小不知大的情由,为后文惠子笑庄子大而无用作一伏笔。

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蟪蛄不知春秋[3],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4],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5],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6],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注释

[1]以下两句是说,小智不能比匹大智,寿命短的不能比匹寿命长的。知,同“智”,智慧。年,年寿,寿命。[2]朝菌朝生暮死的虫子。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每月的第一天为朔。一说指一个月的时光。另一说指一天的时光。[3]蟪蛄寒蝉。因为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无法了解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4]冥灵溟海灵龟。一说树木名。[5]大椿大椿树,传说中的神树。[6]彭祖传说中的人物,以长寿传闻于世。一说活了七百岁。一说活了八百岁。

汤之问棘也是已[1]。穷之北有冥海者[2],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3],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绝云气[6],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7]“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8],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9]。

注释

[1]汤商汤,商朝第一代国君。棘夏革,商朝大夫,汤时贤人。[2]穷不毛之地。,指草木。[3]修长。[4]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5]扶摇、羊角回旋之风。[6]绝越,穿过。[7]斥鴳(yan)池泽中的小麻雀。斥,池,小泽。鴳,同“鷃”,即雀。[8]仞周人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周时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9]辩通“辨”,分别。本书多借“辩”为“辨”。

原边注

“小大之辩”,庄子以小麻雀和鲲鹏,朝菌、蟪蛄与彭祖、冥灵、大椿的对比,写尽小不及大之意,说明境界有高低,小天地和大世界不同,世俗价值和圣人境界存在差异。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4],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6],泠然善也[7],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8]。若夫乘天地之正[9],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1o],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1]。

注释

[1]比借为“庇”,荫也。[2]其指上述四等人。此指上文蜩鸠、斥鴳囿于一隅而沾沾自喜。[3]宋荣子为稷下早期人物,生当齐威、宣时代,大约是公元前4oo年至前32o年间人,是位杰出的反战思想家。[4]以下两句是说,认定内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光荣和耻辱的界限。[5]数数然汲汲然,急促的样子。[6]列子本名列御寇,春秋时代郑国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7]泠(1íng)然飘然。一说轻妙之貌。[8]有所待有所依待。[9]以下两句即《天下》篇所说的“与天地精神往来”。乘天地之正,顺万物之性,即自然之道。六气之辩,六气的变化。[1o]无己意指没有偏执的我见,去除自我中心。[11]无功、无名扬弃为功名束缚的小我,而臻至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原边注

下文的“无己”“无功”“无名”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相呼应,实现精神自由,就是要自作主宰,无所依待。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