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 周易乾卦第一(第1页)

作者【先秦】佚名

乾[1]元亨利贞[2]。

《彖》曰[3]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4]。云行雨施,品物流形[5]。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6]。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7]。出庶物,万国咸宁[8]。

注释

[1]乾卦名。《乾》卦是由下卦、上卦都是乾的两个经卦构成,是六爻皆阳的纯阳之卦,卦象是天,卦德为健。[2]元亨利贞卦辞。阐明了《乾》之“四德”。元,指创始。亨,指亨通。利,指和谐顺遂。贞,指正固。[3]《彖(tuan)》即《彖传》,是对卦辞的解释,统论一卦之大义。[4]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5]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泽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6]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是对“利”的解释。大明,指阳气,大明终始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阳气沿着六个时位的变化如同六条巨龙以时而动。[7]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贞”的解释。天道的变化保持了“太和”的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8]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两句是指将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周易》认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展,在物质生产方面可以“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政治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原边注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云“‘六龙’只是六爻,‘龙’只是譬喻。明此六爻之义,‘潜’‘见’‘飞’‘跃’,以时而动,便是‘乘六龙’,便是‘御天’。”

“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

朱熹《周易本义》云“‘万国’各得其所而‘咸宁’,犹万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此言圣人之‘利贞’也。”

《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分为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点评

《周易》六十四卦,《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集中体现了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故称之为“乾元”“坤元”。其他六十二卦都是通过“乾元”“坤元”不同的排列组合派生而成的,所以作为深入理解易道的关键,《乾》《坤》被置于全篇之。《系辞传》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坤,其《易》之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这是明确指出,《乾》《坤》两卦是进入《周易》哲学殿堂必经的门户,蕴藏着易道的精髓。因为《乾》《坤》两卦对天地之间阴阳两大势力的性质与功能作了全面的阐,奠定了阴阳哲学的基础。《周易》以阴阳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以“乾坤成列”作为建立哲学体系的主导原则,如果不先读懂《乾》《坤》两卦,便会找不到入门的途径,无从窥见易道的底蕴。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其内在的核心就是一个“生”字。

《象》曰[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注释

[1]《象》即《象传》,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解释卦象的称作《大象》,解释六爻之象的称作《小象》。

点评

《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初九[1],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注释

[1]初九是阳刚初爻的名称,也称爻题。《周易》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卦的爻位是自下而上按时位排列,因而读的时候自下往上逐次读,分别读作初、二、三、四、五、上。如果是阳爻,则称九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如果是阴爻,则称六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之所以以“九”代表阳,以“六”代表阴,与《周易》的占筮法有关。

原边注

程颐《周易程氏传》云“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

孔颖达《周易正义》云“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其说有二。一者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六。二者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为占,故称九称六。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过揲则得老阳,六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称八,义亦准此。”

点评

这是象征一条潜伏的龙,既不能也不可有所作为。《小象》解释说,潜龙之所以勿用,是因为这条龙虽然具有阳刚的品质才德,但是由于穷居于下位,受到时空环境的限制,所以既不能展现自己的品质才德,也不可轻举妄动,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1],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注释

[1]见读为“现”。

点评

《乾》之初爻上升到九二,象征这条龙已经脱离潜伏状态出现于田野地面,显露头角,有利于见到身居高位的大人而受到赏识。《小象》解释说,九二之所以“见龙在田”,是因为这条龙有所作为,普遍施展自身的阳刚品德,得到世人的认可,产生了广泛的效应。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1]。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注释

[1]乾乾自强不息的意思。惕警惕。若语助词。厉危险。无咎没有灾害。

原边注

有断句为“夕惕若厉,无咎”者,亦通。孔颖达《周易正义》云“‘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此卦九三所居之处,实有危厉。又《文言》云‘虽危无咎’,是实有危也。”

朱熹《周易本义》云“‘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跃’者,无所缘而绝于地,特未飞耳。‘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

点评

九三由“潜龙”“见龙”进到第三位,这个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之中,处境危险。作为以龙为象的君子应对这种处境,白天要自强不息,晚上也要戒惧警惕,虽然面临危险,可以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君子之所以“终日乾乾”,是因为体现天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无论面临顺境还是面临危险,都要反反复复地坚持,合乎阳刚的正道。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点评

九四这个位次和九三一样,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中,处在这个位次的龙可以作出两种选择,或者往上向天空飞跃,或者往下退居深渊,随时进退,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九四象征一条龙业已经历了之前的三个位次,呈现一种前进展的态势,应该适应这种态势,作出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选择,谋求更大的展,可以无咎。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