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 十七(第1页)

近午时分,乌骓马轻快地驰出洪洞县的南关。南面五十五里,便是山西最南一府平阳府。

马上的崔长春风尘仆仆策马南行,一身黑衣好久没洗了,一头倔强的头胡乱挽了一个道士髻,脸色阴沉.不修边幅,正是标准的江湖落魄汉。

倒是他那匹雄健的乌骓马,比往昔似乎更雄健了些,浑身乌光闪亮,与主人那潦倒落魄的气色迥然不同。

离开京师进入山西,他沿途周济穷人。快要花光了他在京师获得的巨万金珠。目下,他身上仅有三二十两碎银,得为盘缠打算了。人可以对酒食马虎,乌骓马却必须获得上等草料。马是不能仅以草充饥的,要麦,要豆,要盐,要糖,比一个人还难伺候。

就是说,他必须设法张罗盘缠了。

离城两里地,前面小径东来会合。大道沿汾河东岸南下,略向西偏。道上车马往来不绝,黄尘滚滚。

三岔路口站着两名青衣大汉,小径方向另一名青衣大汉牵了三匹坐骑站在大树下,似有所待。

蹄声得得,乌骓马快到了。

三名大汉皆向他注视,路口的两大汉悠闲地踱至路中心,有意无意间,挡住了去路。

乌骓马终于驰近,一名大汉突然高举右手,叫道“嗨!崔兄,别来无恙。”

崔长春勒住坐骑,扳鞍下马,眼中涌起疑惑的神色。轻拂着马鞭问“咦!老兄,咱们认识吗?”

大汉呵呵笑,抱拳施礼笑道“你老兄真是贵人多忘事,呵呵!”

“这……在下与两位陌生得很……”

“哈哈!想想看,去年三月天在湖广……”

“哎呀!在下记起来了,你老兄是邻船的水客,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呢。”

“呵呵!天下并不大,咱们又碰上了。”

“那次咱们虽有一面之缘,在下还没有请教你老兄的名号呢。”

“在下关彦,匪号称游神,崔兄请多提携。那位是兄弟的拜弟,飞毛腿能彪。”

“姓能?这怪姓少见,幸会幸会。”

“呵呵!崔姓是太原大族,崔兄大概很少到咱们山西行道。”游神关彦笑容可掬地说。

崔长春哦了一声,问道“在下要往平阳走走,关兄有事吗?”

游神关彦点头道“不瞒崔兄说,咱们确是专程前来候驾的。”

“怪事,你们知道在下的行踪?”

“崔兄昨晚在霍州打尖,咱们便知道你老兄的行踪了,因此先来一步相候。”

“哦!原来如此,关兄不知有何指教?”

“崔兄,请借一步说话。”

“这……”

“由此至孙真人庙约里余,请崔兄移至庙中一叙,有事商请。”

“可是,兄弟要赶路。”

“呵呵!崔兄的宝驹乌骓脚程快,真要赶到府城,一个时辰足够矣,请勿操之过急。”

“这……”

“商请的事,对崔兄有百利而无一害,但请放心。”

“关兄可否先行说明……”

“咱们长上专诚敦请崔兄前往商谈,届时崔兄便知其详了,请。”

崔长春一时好奇,点头道“好吧,兄弟前往见见贵长上。”

游神举手一挥,看守坐骑的人将坐骑牵到。崔长春扳鞍上马,有意无意地说“关兄的眼线在霍州便盯上丫崔某,想必早有准备,贵长上在崔某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哩!”

游神上了马,笑道“敝长上碰上了棘手的事,正苦于人手不够,因此派人留意往来的江湖朋友,希望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崔兄黑衫客的名号,在江湖上大名鼎鼎,敝长上闻名久矣2只恨无缘识荆,这次听说崔兄光临敝地,感到万分欣慰,所以派兄弟半途促驾,请崔兄至孙真人庙一叙,以便亲聆教益。”’

“关兄客气了,请领路。”

“崔兄先请。”

四人在孙真人庙前下马,有三名青衣大汉上前接过坐骑。庙门的石阶上,迎下三名老道与两名年约半百的虬须大汉。两大汉年岁相当,相貌有八分相似,一看便知是兄弟;甚至可能是双胞胎弟兄。

崔长春一怔,一面下马一面说“原来是中条双煞李氏兄弟,是江湖道上位高辈尊的前辈呢。”

为的中年老道,有一双锐利精明且阴鸷的鹰目,大马脸,勾鼻薄唇,颊上无肉,缺了两颗门牙,留了山羊胡,背着手上前额为礼,笑道“欢迎崔施主大驾光临,迎接来迟,恕罪恕罪。”

话说得客气,神情却傲岸托大,笑得阴森,皮笑肉不笑令人心生寒意。

崔长春抱拳为礼,也阴阴一笑道“道长客气,岂敢岂敢?请教……”

“贫道玉虚子。”

崔长春大吃一惊,脱口道“原来是洪洞元都观三子,失敬失敬。”

元都观在洪洞县城东北的朝阳坊,是洪洞城第一大道观。本朝初,太祖高皇帝颁下圣旨,整顿天下僧寺道院,将小寺观合并,元都观合并了玉虚、玉清、玉峰三观,四观合而为一,成为洪洞唯一的大观。多年来,在元都观清修的玄门弟子逐渐在变,变得走了样,变成了亡命之徒的庇护所。

二十年前,元都观来了三名云游道人,自称来自府城的天庆观,是目下武当山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的门人弟子,霸占元都观,自称元都观三子,以玉虚子玉清子玉峰子为号,在江湖道上出尽了风头。

湖广武当山的武当门下弟子,不承认这一支门人,也不过问山西元都观的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