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章 抢购(第1页)

所谓有钱不去享受,过期作废。

这世家门阀豪族本就是地位尊崇,传承久远底蕴深厚,自是家大业大的不差钱。

所以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都有讲究,以前夏季睡觉,为防蚊虫叮咬之苦,都是有专门伺候起居的婢女睡前熏香驱蚊,关好帷幔纱窗再去人工寻找漏网之蚊去消灭。

这小小的蚊子即使现代人也无奈,也更让古人吃尽了苦头。

大神庄子在《庄子·天运篇》中写道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被吵得睡不着觉的古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想出了各种驱蚊灭蚊之法。

熏香是古人对付蚊子最常用的方法。

早在五千年前,人们就学会用“熏”的方法消灭害虫、祛味、衣物增香,甚至已有专门的熏香用具。

汉代流行一种名为“博山炉”的熏香器具,因器型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时曾通过焚烧“香”以“避疫气”。

唐朝时流行的“隔火熏香”已不再直接焚烧香品,而是通过隔火片加热,不出烟却能让香气散出来,驱走蚊虫,类似于现代电热蚊香。

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香炉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又得花钱买。

大约宋朝时期,人们开始直接燃烧能驱蚊的植物,比如艾叶、菖蒲一类的植物,待其水分蒸后,燃烧驱其烟使其成为驱蚊的好帮手。

除了驱蚊法,古人还有避蚊法。

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把蚊子挡在外面!挡蚊子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蚊帐了。

南朝梁元帝撰写的《金楼子》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经常在“翠纱之帱”里避蚊。这里的“翠纱之帱”就是今天的蚊帐。

唐宋以后蚊帐进一步普及。

北宋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诗称“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可以看出,蚊帐已是当时居家必备之物。

蚊帐在我国使用了两千多年,其雄风在后世依旧不减。

2o16年里约奥运会时,莱卡病毒肆虐,而蚊子正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在其他国家运动员“谈蚊色变”之时,我国运动员拿出了老祖宗的法宝——蚊帐,有效地防止了病毒传播。

也引起了他国运动员的效仿,竟然还有如此神器,老外当时都一副乡巴佬的没见识模样。

两千年前的中国制造,后世也能派上大用场。

当然,古代版的驱蚊方法效果是多少有作用。

可此时大唐突然出现一种驱蚊效果神奇,还有助眠安神功效的蚊香,怎么不让享受生活的世家门阀豪族疯狂。

这阶层的人群就不是差钱的主,为了享受生活花起钱来根本就不知道心疼二字。

钱财用来干嘛的,不就是花的嘛!

所以今日西市的风香阁格外热闹。

这帮平时傲气十足高人一等看谁都是土鳖的公卿世家门阀的管家理事的人,此时也像泼妇疯狗没了脸面一般吵吵闹闹。

风香阁店铺的主事也是暗自苦笑摇头,开门做生意还是和气生财的好,又想到主家特意交代务必办好此事。

如此只好清了嗓子,语气略带硬气的抱拳行礼"各位,各位,安静一下,来者都是贵客,都是小店的衣食父母,莫要为这些事伤了和气。"

众人依旧推推嚷嚷的乱哄哄做一团。

而店铺门外,依然是嘈杂无比,自报家门的傲气声音起伏不断。

“我是公侯家的……”

“我是尚书家的……”

……

主事人一看自己说的话没有起到一点作用,也是有点气愤,只好提高嗓门语气生硬的呵道“哼……各位都是有身份的人,想必也知道我们主家是谁?”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