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章 第一次中东战争(第1页)

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克等十个国家和地区,衔接亚、非、欧三大洲,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也因此,巴勒斯坦一直是多民族的定居地点,与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历史上,最早定居巴勒斯坦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大约5ooo年前,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至“新月沃地”,建立迦南国。随后,腓尼基人从爱琴海沿岸迁徙到迦南,将该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丁人的土地”。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3ooo多年前,希伯来人也从幼拉底河沿岸迁来巴勒斯坦,并建立国家。他们就是犹太人的远祖,也是巴勒斯坦历史上的一个过客。

自此之后,巴勒斯坦先后被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来部族轮番占领,希伯来人在与这些部族斗争的夹缝中苟延了几个世纪,最终在公元135年遭到罗马帝国的强势镇压,近15o万人被屠杀,幸存者四散逃离,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

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国崛起,五年后,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公元1518年,巴勒斯坦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由于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所以在奥斯曼统治时期,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特征并没有明显改变。

犹太人在公元二世纪被逐出巴勒斯坦后,流散到欧洲,由于种种原因,欧洲一直存在“排犹运动”,欧洲人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

1897年,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全世界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赫茨尔当选主席。既然是复国,那就得挑选一处落脚地建立国家。为此,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内部分成了两股势力:一股被称为改革派,主张先建国,哪里都可以,另一股称为正统派,坚持主张在巴勒斯坦建国,不考虑其他地方。

19o2年,为了回到巴勒斯坦,赫茨尔代表正统派与奥斯曼苏丹哈米德二世会面,提出了一个拯救奥斯曼帝国经济,帮助奥斯曼摆脱欧洲束缚的援助方案。回报则是哈米德二世允许犹太人用金钱赎买巴勒斯坦的土地。赫茨尔的提议极具诱惑性,但哈米德二世还是果断回绝了,因为他不相信犹太人购买土地仅仅只是为了过日子。哈米德二世担心,如果让犹太人形成势力,巴勒斯坦很可能脱离奥斯曼的掌控。碰壁之后,拥有庞大海外殖民地的英国主动表示,可以提供土地给犹太人建国,条件是犹太人建国后,要成为大英帝国的附属。英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西奈半岛,二是英属乌干达(实际在肯尼亚)。英国抛出的提议,让犹太复国组织中的改革派很感兴趣,为此,改革派还派专人前去考察,但考察的结果是不适合建国。犹太复国组织经过开会商讨,最终婉拒了英国的提议,想要的土地买不着,别人愿意给的土地又不想要。

眼看复国无望,赫茨尔提议,先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建国,待时机成熟后,再前往巴勒斯坦复国。值得一提的是,193o年代,苏联和日本也先后抛出招揽犹太人的计划,这便是苏联的“犹太自治州”和日本的“河豚计划”。不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以上的这些计划和提议都没有成功。最终,经过反复争吵,正统派占了上风。犹太复国组织遂统一思想,决定在巴勒斯坦建国,不再考虑其他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英法瓜分了大片奥斯曼领土,其中的叙利亚、黎巴嫩被法国拿下,巴勒斯坦,伊拉克、科威特被英国占领。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为了打击当地阿拉伯势力,对巴勒斯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即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英国扶植的一个的傀儡政权,西部仍为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直接统治。

与此同时,英国还采取挑拨原住民矛盾的策略,用武力支持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据统计,1918年之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不到五万人。到了1939年,随着大量犹太人迁入,定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猛增到44.5万,占到当地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犹太移民的剧增必然会影响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由此,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斗来斗去,英国政府当然是乐见其成。英国作为欧洲5oo年来最成功的搅屎棍,岂是浪得虚名?不过,随着德国在193o年代的强势复兴,英国人渐渐意识到,要想保住中东的地盘,就必须要跟地头蛇搞好关系,最起码,不能把庞大的阿拉伯世界推到轴心国阵营。

于是,在1939年5月,英国政府通过了《巴勒斯坦白皮书》,开始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英国试图讨好阿拉伯人,这就必然会得罪犹太人。见此情形,美国开始浑水摸鱼。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别看人不多,但影响力非常大,并且自中东现石油后,美国一直都想扩大其在该地区的话语权。所以,当二战爆,英国陷入战争泥潭后,美国便大力扶持犹太复国组织。

1943年至1945年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赞成在巴勒斯坦无限制移民和建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及宣言。美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亲美的犹太国家,达到削弱英国在中东势力的目的。有意思的是,苏联后来为了削弱英国影响力,居然难得的与美国达成了共识,表示无条件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二战结束后,英国元气大伤,在全世界的殖民统治摇摇欲坠,单单一个印度独立就让英国相艾德礼忙的是焦头烂额。

不得已之下,英国政府在1947年2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英国不管了,由美苏操控的“联大”随即召开特别会议,并在当年11月29日通过了第181号决议,该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统治结束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犹太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成为联合国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

对于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犹太人当然是赞成态度。原本犹太复国组织就已经达成共识,确定在巴勒斯坦建国。加之二战后的欧洲,零零散散的排犹事件仍然在不断生,如1946年7月,波兰的凯尔采便生了一起屠犹事件,约7o多名犹太人在混乱中被杀,另有8o多人受伤。这场屠杀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整个社区的波兰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全部都参与了行凶,而当地政府则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类似的事件在当时的欧洲还有很多,很多犹太人侥幸在纳粹集中营捡回一命,可回到家却现原本相处和睦的邻居,此时原形毕露。他们的房子被邻居霸占,资产被邻居洗劫一空,邻居威胁他们:要么离开,要么被杀!在这种背景下,有家回不去,又惹不起欧洲人的犹太人只能背井离乡,前往巴勒斯坦。

与犹太人相反的是,联合国决议遭到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埃及等国公开表示拒不承认联合国第181号决议。阿拉伯世界的反对是有理由的。先,犹太人的诉求不合理。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近2ooo年,而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近13oo年,怎么能因为犹太人的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过,就要求阿拉伯人让出家园呢?如果这种诉求也能成立,个个都翻旧账,世界岂不是乱套了?

第二,分治方案不公平。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约有13o万,犹太人只有6o万,而后者却拥有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联合国对此的解释是,未来将有大量犹太难民迁入,所以要给犹太人多化一些土地。可这种解释显然不能让阿拉伯世界认同,因为未来也可能有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

第三,阿拉伯国家最不能接受的是,犹太人的苦难并非阿拉伯人造成,凭什么要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作为犹太人遭受迫害的补偿?如当时的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就公开表示,谁迫害犹太人,就该让谁负责。既然战犯都是欧洲人,罪行也都生在欧洲,那么犹太人的问题就应当由欧洲人去解决。但阿拉伯世界势单力薄,反对无效,联合国有失公允的处理,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如此一来,战争的种子便悄悄埋下。

1948年5月14日,英国国旗从巴勒斯坦降下。同一天,犹太复国组织在特拉维夫举行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以色列宣布建国11分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承认以色列。其度之快,就连犹太人都为之吃惊。但接下来生的事儿让犹太人更加吃惊。阿拉伯国家早就有言在先,不承认联合国关于巴以双方独立建国的决议。如果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他们就要把这个国家消灭。

5月15日,即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在还没有来得及组建联军司令部的情况下,就分别派兵进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

战争初期,阿拉伯联军共计4.3万人,拥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o辆,各种野战炮14o枚。而以军只有3.4万人,飞机28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大炮和坦克装甲车,双方军力不对等,以军很快便多线败退。埃及军队由南向北攻打特拉维夫,以军沿公路阻击,又派出游击队夜袭埃军后方。埃军缺少有经验的指挥官,被以军游击队打的是惊慌失措,被迫放慢了进攻步伐。但进攻放缓只是暂时的,如果没有援兵,埃军迟早要拿下特拉维夫。

另一个方向,约旦军队占领耶路撒冷旧城,驻守旧城的以军投降,驻守耶路撒冷新城的以军也陷入弹尽粮绝、饮水困难的窘境,随时都会被歼灭。叙利亚军队在太巴列湖与以军交火。伊拉克军队进攻巴勒斯坦北部的纳布卢斯,占领了纳布卢斯、杰宁、土勒卡姆等地,以军无力反击,只能被动挨打。阿拉伯联军的攻势让以军将领惊呼: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无法抵挡阿军进攻。

为了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急需几周时间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鉴于形势危急,美国在开战后的第三天,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停火提案,苏联代表也要求安理会立即表决,并指责阿拉伯国家动进攻。英国最初反对美苏的提议,并声称要给予阿拉伯国家援助。阿拉伯联军在战争初期的节节胜利,与英国的援助脱不开关系。

但不久,英国因为囊中羞涩,在财政上有求于美国,又瞬间变脸,停止向阿拉伯联军提供武器,并同意停火,美、苏、英集体施压,阿拉伯国家只好同意停火四个星期。趁着停火,以色列政府一面采购武器进行军事改组,一面进行总动员,要求17到25岁男女青年参加军训,25岁到38岁的强壮男性立即服役,岁数更大的国民编入民兵修建工事。

与此同时,国外的大量犹太人千里迢迢赶来参战,其中不乏在美军中服役的犹太裔军士。经过三周的紧急动员,以色列军队由开战时的3万多人展到6.3万人,并且装备大量坦克、野战炮、轰炸机等重武器。而作为对手的阿拉伯联军,虽然在停战期间也扩充了兵力,但野战部队只有4.5万人。

1948年7月9日,停战结束,鸟枪换炮的以军对阿军起“十日进攻”。开战之前,阿拉伯联军自以为胜券在握,结果被瞬间打傻。以军先以优势兵力杀向特拉维夫和卢德、拉姆拉。战斗期间,美军中的犹太裔飞行员直接开着美军飞机跑来轰炸,阿拉伯联军以为是美军亲自下场,落荒而逃。以军轻松打通巴勒斯坦中部的交通线,北面和东面战场。以军反扑,沿着国境线进攻,打退叙利亚军和约旦军。

7月18日,阿以根据安理会决议,第二次停火。以色列军在停火前用1o天时间夺取了约1ooo平方公里土地,一扫先前即将亡国的厄运。第二次停火长达三个月,以色列在这期间把军队扩充至1o万。而阿拉伯联军非但没有继续增兵,反而开始搞起内讧。因为什么内讧呢?简单点说,埃及和约旦都想当阿拉伯世界的老大,两国互相提防着对方。另外,约旦参战除了消灭以色列外,还有趁火打劫,从巴勒斯坦割一点土地的意图,这让巴勒斯坦人大为不满,两家也生信任危机。至于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不过是只看到形势有利,跑来捡便宜而已。一旦形势不利,这三家不可能掏老本与以色列死磕。此时,虽然战争没有结束,但强弱形势已经彻底倒转。

1o月15日,以军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起进攻。因为上次进攻,北面和东面的形势已经得到改善,所以以军的这次进攻将火力对准了缺少弹药的埃及军队。1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先袭击了加沙、马杰达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镇,破坏了埃军的通信体系和指挥机关。同时,以军通过袭击阿里什等地的机场,还使埃及军队丧失了制空权。现代战争没有制空权,仗就没法打了。

随后,埃军三战三败,接连在“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中败北,被以军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在其他方向上,阿拉伯联军也是乏善可陈。

1949年1月7日,埃及主动提出停战,以色列在基本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同意停战。埃以停战后,约旦也与以色列在罗德岛进行谈判。经过谈判,以色列在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的情况下,获得了一条由卡梅尔至加利利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的公路。通过这条公路,以色列解除了阿拉伯联军对特拉维夫和哈德纳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伊拉克拒绝与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在以约停战退兵后,伊拉克军队随即撤兵。

3月23日,黎巴嫩与以色列停战。

4月12日,随着以色列与叙利亚启动停战谈判,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获胜划分巴以停火线而告终。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伤亡1万多人,其中阵亡6ooo人,阿拉伯联军伤亡2万多人,1.4万人阵亡。战后。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近八成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oo多平方公里。而巴勒斯坦不仅失去了大片土地,也没有真正建立起国家,近百万人只能在以色列和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夹缝中生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万万想不到,自己在祖辈生活了1ooo多年的土地上,竟然成为了难民。由于矛盾并没有因停战而缓和,巴勒斯坦地区依旧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这导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此之后又进行了数次中东战争。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