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9页(第1页)

  得知谢状元入值弘文馆,顾榜眼被刘学士请走,商议编撰孝宗实录一事,当即大松一口气,脚步顿时轻快不少。

  少年天子对兵书的兴愈浓厚,谢丕和顾晣臣的日子愈难过。

  杨瓒打定主意,非万不得已,坚决不同两人照面。究其原因,实在是&1dquo;良心”受到谴责,过意不去。

  不久,京城果然流言四起。

  事涉僧道和锦衣卫,御史给事中俱摩拳擦掌,搜罗证据,欲狠狠参上一本。

  王忠和严嵩的动作最快,联合二十余名同年同榜,多经方探查,手握实据,遂联名上言,弹劾西番国师及多名番僧道士。

  上言递送内,同日闻于朝堂。

  王忠性格慡直,亦不乏机变之心。接到杨瓒书信,便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纵不能参倒弹劾之人,也能庙堂扬名。他日以言官晋身,必可得一身清名。

  杨瓒为何要参这些僧道,王忠不在乎。他只晓得,这些僧道是罪有应得,自己大可放开手脚,耿直进言。联合严嵩等同年同榜,更增添五分把握。

  此时,六部之事均已奏完,王忠深吸一口气,侧身两步,高声道:&1dquo;陛下,微臣有奏!”

  王忠声音浑厚,嗓门极大。这一声犹如钟鸣,奉天殿中都能听到回音。

  &1dquo;何事奏禀?”

  见出列的是个言官,朱厚照顿感头疼。下意识看看袍服带靴,甚至扶了扶金冠,实在是对这些开口直谏闭口弹劾的言官存有心理阴影。

  &1dquo;微臣弹劾西番灌顶大国师那卜坚参及真人陈应等不法!”

  一句话出口,掷地有声。

  联想到京城流言,不少文武都皱起眉头。

  王忠面容刚毅,目不斜视,继续高声道:&1dquo;自国朝开立,僧道屡受圣恩,天下皆知。大行皇帝宾天,诵经斋醮理所应当。”

  &1dquo;微臣近闻,以西番国师及真人陈应为,无法僧道假借斋醮之名冒滥赏赉,贪取官银,聚敛民财。依仗宪宗皇帝亲敕封号印诰出入宫禁,冒领职事,无视法度,肆无忌惮。甚者,于大行皇帝几筵有冒犯之举,多番无状!”

  &1dquo;如此欺世惑众,贪得无厌之徒,不配宪宗皇帝亲敕,愧负圣祖高皇帝隆恩!”

  &1dquo;请革其封号,夺其印诰,执其于法!追其贪墨金银充于国库!”

  一番话落,群臣屏息,奉天殿内落针可闻。

  文臣队伍中,杨瓒低眉敛目,只偶尔侧,悄悄打量左右文武。

  主使僧道之人,在朝中必有耳目。究竟是谁,是文臣还是武将,他心中实在没底。是不是该询问锦衣卫,也是拿不准。

  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牵涉太深,犹如在刀锋上行走,终将难以脱身。

  届时,手握金尺也没用。

  明初的开国功臣,哪个没有免死金牌,结果呢?

  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天子身上实不可取。

  不是他信不过朱厚照,只是历史教训告诉他,小心谨慎总无大错。既要做孤臣,更应为自己多留几条退路。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