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节(第1页)

“一、今文,还是古文。”

——“今文”,“今文”。

今文经是隶字,古文经是大篆,这是孔子的论作字体和篇目的争议,孰为真假,至今依然有不同学派的道理。

“二、齐学,还是鲁学。”

——“鲁学”,“鲁学”。

鲁为孔子讲学的地方,齐为孟子,荀子游学的地方,经学在齐鲁盛行,齐鲁两国口音不同,文字不同,经解不同的争论,就发生了。

“三、师法,还是家法。”

——“师法”,“师法”。

西汉立五经十四博士,师学由此始。东汉却更重家法,师与家之争由此始。

“四、官学,还是私学。”

——“官学”,“官学”。

官学有学官,开坛置弟子,传布更广。私学就是由私人传授,由西汉伊始。二者都各有传承至今。

“五、汉学,还是理学。”

——“汉学”,“汉学”。

汉学是西汉时的主流思想,主张“通经致用”,主要是书本上的经学;而理学是后来大儒们发展出的另一个学派,区别天理人欲,讲究明心见性,是抽象心理上的经学。由旻末开始的争议,也直到现代,还悬而未决。

严澹和陶清风对视着,两排一模一样的字眼无声昭示地十足的默契。他们沉默不言,然而眼中温柔笑意感染到了彼此的心里。陶清风透过严澹的双眼,那双通古幽微,神似故人的眼睛,心中感到一阵阵绵长悠远的安心余韵。严澹周身涌现出陌生却温暖的怀念,像远古召唤的海浪,一声声唤着什么,深邃的潜意识海底,渐有巨大的影子浮上海面,却无法看得分明。

这样沉默、却又默契温馨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两人才如梦初醒般,彼此对视着笑开了。他们愉快地交流了一番五争简介,发觉各自观点见解,难得地深得彼此之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过了一个多小时,苏寻来接陶清风时,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话题。严澹坚持留了个陶清风的电话,陶清风也十分乐意。虽然严澹还是不知道陶清风的具体工作,但那并不妨碍他兴致勃勃地约他下次工作结束后,去华大里参观游玩。

有朋来矣,不亦乐乎。陶清风脸上也一直挂着放松的微笑,在坐车回影视城的路上,还在不停和严澹“发短信”,继续聊着经史的有趣话题。

作者有话要说:  经学之争参考《历史要籍介绍》(中华书局1982年版),这篇历史只到三国就架空了,没到宋朝,但理学派还是架过来了。设定需要,不必细究。

第23章皇后的精神

苏寻小心翼翼地打听:“小陶哥,这位严先生,是你上次问的那个什么系的教授吗?是你的……”

陶清风丝毫没多想,正在为自己在这个陌生时空里,交到了第一个朋友而由衷开心,严澹又偶尔给他像燕澹生的感觉。和他交朋友更能弥补一点昔日遗憾——虽然感觉有点对不起严澹,但确确实实,在某些瞬间,陶清风是在想象着,那样的微笑,那样的话语,其实出自于燕澹生之口。

“是我的朋友。”毫无心里负担地承认,陶清风正好又收到了一条短信,脸上笑得更开怀了。

苏寻打了个寒噤,从后视镜里,看陶清风那副盯着手机出神的样子,不好现在说出来扫兴,但鉴于小陶哥这段时间足够友好讲理的表现,很隐晦地提醒他:“咱们公司……是不许艺人……恋爱的。上星期洛琪就被公司查出来了,没捅出去,罚了一大笔,圈子里影响也很不好,脱粉一大批……她那还是,异性恋。”

然而陶清风根本没在意,恋爱是什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苏寻在说公司另一个签约女艺人的事情,自己敷衍着恩恩应付就好了,一心仍然在回短信。

苏寻深深叹了口气,眉头皱得愈发深了。

不怪他草木皆兵,他也不知道小陶哥直弯,虽然以前炒过绯闻女友,但那只不过是营业。在娱乐圈混,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且未雨绸缪做好最坏打算,什么都可能发生啊,翻车的例子不要太多。

苏寻惆怅地想:小陶哥眼看着德性才改好了一点,事业的人设才往好的方向发展了一点,如果他……

苏寻很认真地问了陶清风一声:“小陶哥,那位严教授,只是你的朋友吧?”

陶清风还是没听懂,他心里莫名其妙地想,什么叫只是朋友……在他看来,能成为朋友,已经是难得的亲近关系了,很了不起的。

于是陶清风用力点头。苏寻没再说话了,依然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