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章 自谋生计(第2页)

酒楼老板喜滋滋地打着如意算盘,和颜悦色地对萧尘说要加他工钱。

老板的意思,萧尘当然明白,原先的大厨已经回来了,可老板却有些爱理不理。

萧尘当时也没多说,当晚就离开了这个小镇,不知去向。

酒楼老板没法,只好重新让原先的大厨掌勺。

萧尘信步南下,端午未到,天气已热得出奇,到处都是蝉鸣声,吵得人心烦意乱。

萧尘眯着眼望了望日头,快步走进一家茶寮,喝下一大碗凉茶,才稍觉凉快些。

抬眼四顾,现远处一家医馆排起了长队,人们顶着烈日,神情痛楚。

萧尘问了茶寮老板,知道前段日子刚闹了水灾,因此这段日子这样又拉又吐的病人特别多。

萧尘喝完茶,路过医馆门口,正见到一位老人抱着个孩子在医馆门前不停磕头,大夫头也不抬,只忙着收其他病人的诊金。

萧尘上前扶起老人,摸出身上所有的盘缠砸上大夫的柜台,冷哼一声:“悬壶济世还抵不上几个臭钱。”

大夫瞥了眼萧尘,收了钱,给那孩子把了把脉,抓起一副药给老人,冷笑道:“你这小哥有本事就别生病,这臭钱能饱人饥肠,活人性命。”

萧尘被这大夫的一句话反驳地一愣,也没听见老人的道谢声,看了那大夫冷冷的神色与仍然排着队丝毫不为所动的病人们,茫然地走出医馆。

萧尘一路走着,一路都在想着刚刚的场景和那大夫的话,脑中不断重复着“人都要生病,生病就要看大夫……生老病死……活着就要生病,谁都不能例外……”

就这么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走出了这个小镇,萧尘在路上的影子慢慢被拉长,一阵带着温热的晚风吹来,隐隐约约夹杂着一个孩子有些嘶哑的哭声。

萧尘顺着哭声走到一户农家门口,听到一个妇人的声音急道:“他爹,娃又吐又拉的,怎么好?家里哪还有钱给娃看病啊?”

萧尘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空空如也,才想起身上仅有的盘缠都给刚刚的孩子看病了。

只听一个男子声音道:“我小时候也得过这病,我娘去地里挖了几种草熬给我喝了后就没事了,你哄着娃,我去挖。咱先试试,不行的话,只得把大黄卖了给娃看病。”

萧尘听到这男子的话,忽然想到什么,见这男子出来,便迎上去道:“叔叔,你要挖什么,我帮你一起找。”

两人匆匆赶到地里,萧尘眼疾手快,没过一会就挖到了一大把,那男子看了笑道:“小哥,够了,咱赶快回家。”

看着孩子喝完药沉沉睡去,孩子的父母和萧尘都紧张地守着孩子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孩子醒后,不再又吐又拉,萧尘逗他,还“咯咯”直笑,三人不由都松了口气。

看着孩子的笑脸,萧尘心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活着要生病,病了要治,却不一定要找大夫。”

告别了这一家三口,这日黄昏之时,萧尘赶在关城门之前走进了繁华的金陵城。

没怎么费力,萧尘便在城西一家医馆找到事干,做些打扫的杂活。

白天,萧尘边打扫边时时注意大夫给病人看病、抓药的细节;晚上,等所有人都睡下,就开始翻阅医馆的医书,对着各种草药加以辨认,再对照白天大夫开的各味药与病症进行琢磨。

一年后,萧尘辞了城西医馆的杂役活去了城东医馆当配药伙计。

城东大夫和城西大夫看病治病的方式很不一样,同一种症状有时用药甚至完全相反,医馆中的医书也不尽相同。

萧尘开始会觉得两者医术时有矛盾,而百思不解,但苦学钻研一段时间后就明白病理均是殊途同归。

萧尘本就悟性极高,一理通百理通,半年后便去了城南医馆,而三个月后,萧尘在城北医馆只呆了一个月。

之后几天,萧尘在金陵城内外四处闲逛,最后在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医馆门前踯躅了好几天,仍然下不了决心。

萧尘抬头望着眼前的木匾,“济世馆”三个字比起金陵四大医馆的金字招牌不知逊色多少,却自有一种厚重的气息在萧尘眼前散开。

这家颇不起眼的济世馆却是金陵城最有名的医馆,同时也是金陵城门庭最寥落的医馆。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金陵医界达成一个共识,只有金陵东西南北四大医馆治不好的病人才去济世馆,连王公贵胄都不例外。

病人们碰了几次钉子后,也都默认了这个不成文的规矩。

据说济世馆中连几个伙计都医术非凡,更别说那个神龙见不见尾的馆主。

不知有多少人慕名而来想进济世馆学医,都被进馆必要的测试拒之门外。

萧尘皱着眉看着陈旧的招牌,倒不是担心那个难于登天的测试,而是烦恼济世馆定下的规矩:凡是济世馆的学徒或是伙计,必须在馆中待满两年才能任其去留。

萧尘心中踌躇的是即使济世馆并非浪得虚名,但它的医术是否真值得自己留在这里两年。

萧尘心中委决不下,便又信步而行。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