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拾回 内务宦官小太监大明皇帝子弟兵下(第2页)

所以朱由检也就对防卫之事不甚上心,但之后如何去做,如何将京营化为自己铁打的新军,还需要好生思量一番。

新军训练对于朱由检来说很是简单,但武器装备却是大问题,虽然当时大明的京营之中还有不少火器,但这些都是要用来抵御满清建奴的。

想要装备新军,就只能再造,但造武器是需要钱的。

朱由检想到此处之后,便能拍了拍土,径直站起了身来,向着内库走去,想要看一看自己的内帑到底还剩下多少银两。

王承恩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带着姜汤回来了,得知皇帝陛下有去库部之心,也就陪着朱由检一道前去了。

二人从尚衣监出来,不过片刻便来到了皇家府库之中,看守的太监也不以为疑,大明朝内帑作为皇帝的小金库,加上老朱家特有的守财奴性格,所以历代皇帝都极为重视,库部管理自然是得当的。

于是看守库部的太监赶紧向皇帝陛下禀报了库部的情况,目前库部之中,属于朱由检的内帑还有白银七百七十余万两、加上其他金银之物,合计千万左右。

(关于这一点,史料实在繁多,但不过两个极端,一是后来投靠李自成、满清鞑子之人,大肆宣扬崇祯还有不少内帑,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崇祯到煤山上吊之时,内帑之中还足足有三千七百万两白银。

但依在下愚见,此事全是子虚乌有,若是崇祯真有这么多的银子,也不至于被逼到了这副田地,我们要真的相信这种论调,相信朱由检是一个宁愿死都不愿意拿出余财的人,实在是可笑至极了。

二是也有人说,崇祯自来便没有余财,这种说法也不可信,明朝皇帝作为明朝最大的地主,拥有着不少的土地。

在明世宗嘉靖年间,礼部尚书霍韬曾上奏疏,提到了明朝皇家在北直隶京郊一带的圈占民田数字,据他所查勘过顺天等府地方各项庄田地土,共计两千万亩(《明臣经济录》卷21,《查勘几内田土疏》),老朱家地主做派,自然是体现无疑了。

这基本上代表了京郊周边的良田都是皇家给圈占完了。当然,这些庄田并不全部都属于皇帝一个人,其中包括了给皇亲国戚、大臣太监的赐田。

除了北直隶的庄田,还有南直隶的官田。而且这些属于皇帝的庄田,是不用交纳田赋的,同时每年都会收入大量的田租,进入内帑,成为皇帝的人个小金库。

所以崇祯皇帝在继位之初,是不可能穷的。

而魏忠贤手上的钱,也是没有想象中的恐怖,魏大太监看起来权倾朝野,但真正掌权的时间却不过短短几年,以那些文官官僚的做派,只不过是借着魏忠贤的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罢了。

所以即使是崇祯皇帝抄了魏忠贤的家,也并没有解决边关的粮饷问题,要知道抄家的这部分收入,也并不是朱由检的,而是要归于户部的。

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来,魏忠贤看似名号很响,但只不过是那些士大夫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断夸大而已,真正的钱其实还在那些士大夫的手中。

现在有很多人吹捧一种论调,所谓的崇祯皇帝不杀魏忠贤,大明就不会亡。这种论调实在可笑,在他们的眼中,魏大太监好像把那些士大夫玩弄于手掌之中,只要不杀魏忠贤,朱由检就不会丧失对于各地的管控。

但依在下愚见,真实的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恰恰是那些士大夫把魏忠贤玩弄于手掌之中。诸君看到这里先别着急,且听我娓娓道来,有无道理,看完再说。

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无论魏忠贤权力多么的大,最多也就能达到皇帝的高度了不得了,但是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说自己把满朝文武玩弄于手掌之中。文化程度就到那里的魏忠贤真的玩得过那些久经官场的官僚了吗?我看是不一定吧。

这一点即使是当初的朱元璋都是做不到的,这些士大夫之所以拥护魏忠贤,也并不全是畏惧他而已。

这些士大夫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不断为魏忠贤造势,达到自己穷征暴敛的目的!

在天启朝,只要不断的吹捧魏忠贤,这些士大夫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把所有恶名都推到魏忠贤头上,而自己却闷声大财。

这些官僚只不过看起来对魏忠贤百依百顺,实则不断搜刮民脂民膏而已,等到最后再把所有的锅往皇帝也好、魏忠贤也好,往他们身上一推,则万事大吉。

你以为崔呈秀这样的人就能算得上聪明人吗?在官场中选边站,这就叫投机取巧,这样的人尽管权倾一时但每每新任领导上台就必死无疑!

所以真正聪明的官僚恰恰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不仅赚到了银子,还善于隐藏自己,以至于换了几代天子,都还能保全家富贵无忧。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崇祯元年,户部尚书毕自严上疏的《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疏》专门提到,自辽事以来,泰昌、天启两个皇帝挪用内帑来支援辽东战场的情况:

就天启元年蓟密永设立新兵之日论之,彼时内帑充溢,辇金分驰,原非专靠加派银两。臣部前任尚书李汝华刊有皇恩大赉一录,备载累年帑数目,臣简阅之。自万历四十八年七月起至天启四年十一月终止,共过帑银1938万有奇,饷安得丕盈,迄今内帑空虚无论,已即加派一项,渐积益蠲留至176万有奇,饷额安得不缺。

在万历皇帝死后,继任的泰昌、天启,将万历积累的大量小金库,都用于支援辽东战场,短短五年期间就花了1938万两。从这个角度看,天启皇帝虽然贪玩,但真的不昏庸。而魏忠贤看似奸佞,也并非真的祸国殃民。

我这里不是为了魏忠贤翻案,魏忠贤的案没什么好翻的,魏忠贤虽然没有拿到手多少钱,但满足于士大夫为他编造的九千岁的梦境,满足于他那儿孙们对他的百依百顺,这确实激了明末官僚阶级集体贪污的恶行,也激化了明代官僚阶级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

所以明朝亡于魏忠贤和明朝亡于士大夫是一个道理,说的是一个事情,大家也就别争论了,实在没案好翻。因为拿到皇帝权力的魏忠贤并没有能力治理这些官僚,反而纵容了他们,这是甩不开的罪责!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表达一点,对于坐在皇宫中的人来说,看似贵为天子,实则不过是被大臣绑架的囚徒而已。

无论是魏忠贤也好,朱由检也罢,都不能逃脱这种掌控。只不过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的大臣们只会吹捧自己队伍中出现的忠臣烈子,而过度贬低皇帝而已,这在朱由检身上、魏忠贤身上、乃至于慈禧雍正身上,都是如此。

读历史读到了这里,实在让人悲叹不已,只能哀叹一声:可笑的人类,可笑的游戏啊。)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