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2章 苏州刺史例能诗(第1页)

贞元四年(788年)秋,五十二岁的韦应物由左司郎中改任苏州刺史,朝廷让他去治理比江州更加富庶均“大藩”。

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和版图之大,韦应物在《登重玄寺阁》诗中全都描写进去了: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诗题中的“重玄寺”,即苏州有名的重元寺。苏州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寒山寺、灵岩寺、保圣寺同时代。

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仍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安史之乱后,中原士人南奔,苏州地位更显突出。

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

苏州产业富庶,文化达,领地西达无锡,与常州接壤,东领今上海全境,南则含今浙江嘉兴等地。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正如韦应物所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常在郡斋中焚香冥坐,以清静无为持政。但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

韦应物在苏州最好的朋友丘丹曾说“下车周星,豪猾屏息,方欲陟明,遇疾终于官舍”,说的就是韦应物在苏州的作为,他是一位廉明、谦慎、有品位的地方官。

韦应物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刺史,苏州百姓后世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后来,刘禹锡在《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中曾夸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云:“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就是说苏州刺史按照惯例都会写一手好诗。

这个史例正是从韦应物开始的。韦应物到任不久,就作了名篇《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郡斋指州府衙门,刺史大人办公兼起居之地。因为是衙门,当然警卫森严,闲人莫入。刺史在这里生活,无论宴宾处还是寝处,都非常舒适而安静。

江南雨多,这里更言明是海上风雨骤至,风雨过后一片清凉,更让人觉得惬意。

韦应物早与诸友人有约,风雨虽增加一些意外,但雨后初凉,旧约不变,嘉宾一个不缺。

烦暑暂退,韦应物与客人一样,心情大为欣悦。

韦应物觉得,自己身为一州长官,对民生未能全面了解。能有客人光顾,将所见所思所虑无所顾忌地与刺史交流,这样岂不是放开是非,忽略行迹,同悟大道吗?

刺史请客也不能破例,屠牛宰羊已再三禁止,招待以果蔬为主,客人应可以体谅。

韦应物与客人共同饮酒作诗,既欣赏到金石声般的佳作,更体会饮酒后浑身舒畅的快意。

韦应物稍饮即醉,醉则有仙人翩翩若举之感觉,当然是饮酒最舒适的境界。

这次宴集,韦应物与友人坦率真诚,不拘俗礼,风神朗然。

当时在会并留下和诗的,是比韦应物年长十岁的苏州人顾况。顾诗题作《奉同郎中使君郡斋雨中宴集之什》:

“好鸟依佳树,飞雨洒高城。况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文雅一何盛,林塘含馀清。府君未归朝,游子不待晴。白云帝城远,沧江枫叶鸣。却略欲一言,零泪和酒倾。寸心久摧折,别离重骨惊。安得凌风翰,肃肃宾天京。”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次宴集的另一角度叙述:客人三四人,分坐两楹,雨后雅集,别有风味。刺史很真率,客人还是有些拘谨。顾况在朝地位不高,官至着作佐郎,这时更坐事贬为饶州司士参军,心情并不好。“寸心久摧折,别离重骨惊”两句,是他心情的写照。他本是一位奇崛恣肆的诗人,这时当然也应和主人的诗风。最后两句更借主人的吉言,期待有重新归京的机会。

这诗传到临近的杭州、睦州,刺史房孺复与韦某皆有和诗,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顾况往饶州应职,路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见到刺史刘太真。太真早年是萧颖士的门人,久有诗名,得韦诗大为欢喜,立即致书韦应物云:“顾着作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是何情致畅茂,遒逸如此?宋、齐间,沈、谢、何、刘,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备诗人之旨。后之传者,甚失其源。惟足下制其横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

刘太真从诗史立场,说韦诗得到沈约、谢朓、吴均、何逊诗的真传,情致畅达遒劲,尤善缘情体物,得古诗人之精神。刘太真的和诗题目很长,标点如下:“顾十二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三使君皆有《郡中燕集》诗,辞章高丽,鄙夫之所仰慕。顾生既至,留连笑语,因亦成篇,以继三君子之风焉。”

知道顾况携韦诗一路行来,诸州刺史皆有和诗。刘太真比韦应物年长十二岁,以礼部侍郎主掌贞元四年、五年贡举,所放进士中有后来的中兴名臣裴度。可惜当时秉政者看不到他为国抡才的眼光,以贡举任情的罪名贬守信州。

刘太真诗说自己已经到了宠辱不惊的程度,也不在意贬官的罪名。前日登楼怀远,无限遐想,读到韦与杭、睦三守的诗,旷然销忧。刘诗还说名胜佳境,也属难得,飞札三守,敬希见酬。

韦应物和诗题作《酬刘侍郎使君》,说到往日在朝中二人的友情,更感谢刘和己诗,说到当时作诗时:“风雨飘海气,清凉悦心神。重门深夏昼,赋诗延众宾。方以岁月旧,每蒙君子亲。”雨后心情舒畅,借诗会友,感叹岁月更迭,更感宾朋情重。

那年,白居易刚近成年,常往来于苏、杭二州,年事尚浅,无缘预会,对韦应物郡斋燕集之盛况,特别是大州刺史之尊崇,感受特别强烈。他那时誓,应该做像韦应物那样的诗人和太守。

等到晚年历守杭、苏二州,白居易回想往事,在苏州郡斋立石刻韦诗,撰文《吴郡诗石记》,写出当年向往的热忱。

热门小说推荐
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

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

每晚九点更新,坚持日六中,感谢小天使接档文每次穿越都在逃命快穿我的手机成精了求收藏每个故事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受剧情大神影响,他们智商经常下线,行事缺乏逻辑,总会在最适合的...

穿越二战

穿越二战

作品简介定制已开,新增加2万字的番外,一共4册,欢迎加群235425661,或者微博enge1net,关注最新消息。穿越到1933年三观集体失常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穿越二战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原来我是妖二代

原来我是妖二代

李羡鱼二十岁那年,收到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年芳十八,貌美如花的祖奶奶。李羡鱼祖奶奶,为什么你这么年轻。祖奶奶因为我十八那年就死了。李羡鱼Σっ°Д°っ...

也有明月照相思

也有明月照相思

简介关于也有明月照相思(本文节奏较慢,男女主之间没有解不开的误会,两个人相互扶持,一起成长。)裴云枝身为漠北小霸王,上有爹娘疼爱,下有三个哥哥团宠,在漠北的十四年,从来都是横行霸道惯了的。回了上京之后,就将平王世子给揍了一顿。在宫中见到太子沈聿珩之后,裴云枝这太子妃我当定了。太子沈聿珩平日里有三大爱好。一是致力于将皇宫里所有的锦鲤都喂得猪圆玉润的二是罚人抄书三是替裴云枝收拾她闯下的烂摊子。初见沈聿珩一身缀着云墨仙鹤的霜白色纱衣,卧于墨色山竹之间,飘飘渺渺,好似画中之仙。裴云枝看得呆了。奚春姐姐,我好像看见神仙了。躲雨屋檐下,醉酒的裴云枝睁着迷蒙的双眼看着眼前的人。我知道,你是阿珩。沈聿珩任由她捧着自己的脸。裴云枝得寸进尺,带着荔枝味的气息吻上了他的唇。一抹淡红蔓延至耳后。唱歌裴云枝一曲唱罢,沈聿珩终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但是他口中还不忘夸赞裴云枝。唱得很好。裴云枝转过头去不愿理他。沈聿珩抓住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唱起刚才的曲子。那声音清润如玉,勾人心魂。...

农家俏媳妇:养夫带娃种田忙

农家俏媳妇:养夫带娃种田忙

农业女博士一朝穿越成了软弱可欺的小村姑,还有个小包子瞪着水汪汪的眼睛喊娘亲,没粮没钱,前有极品亲戚欺压,后有伪善闺蜜陷害,温婉表示不怕不怕,撸起袖管儿,赚钱养娃,家致富,手撕极品亲戚,脚踩伪善闺蜜!神马?好心收留她的便宜相公,原来是让她喜当娘的罪魁祸?卷起家当,带着球,咱要离家出走!某人你我既有夫妻之名,又有夫妻之实,想走到哪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