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1章 称孙不称臣(第1页)

看到此处,所有人就明白了情况。

有人凉凉道“换人了,年轻人,不想继续称臣了,想要独立出去,想要真正成为一个皇帝……就是不知道,这位石重贵的头脑究竟怎么样。”

是多方筹谋后最终依旧惜败于人,还是干脆是脑子一热就下了决定,那可是两码事。

【石重贵的生父是石敬瑭的兄长石敬儒,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

【他死后,石敬瑭收养了石重贵为子,对他颇为喜爱看重,称帝后多有委任。而石重贵则是一个谨言慎行,质朴纯厚的性格,又喜好驰马射猎。】

【在他跟随石敬瑭期间,最关键的一次任命,是在石敬瑭南下洛阳灭亡后唐期间,将他任命为了北京留守,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知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总理太原事务。】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差事,既是大后方,又是石家的根基所在,但石重贵却“未着人望”。】

【到了会同五年,也是后晋天福七年,石敬瑭驾崩,二十八岁的石重贵灵前继位——关于石重贵继位的事情,还存在一些说法。】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顿时觉得这个后晋的情况不妙。

身边都是自家将领,又是石敬瑭亲自委任留守太原,而太原还是石敬瑭自己盘踞多年的地盘,而石敬瑭此时去往洛阳的结果又是板上钉钉的胜利……

这样的条件,刷一刷声望很困难吗?

结果,石重贵都不是声望多少,而是堪称没聚拢什么声望。

如此能力,能够指望他有朝一日登得帝位,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天降福音,突然开窍,阴谋阳谋样样精通,治国方略了然于胸吗?

而前面他们还都推测出来,石重贵上位后,就想要做成他养父根本没做成的事情脱离契丹。——不是说后晋此时的实力究竟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结果,而是若是君主心中没有完整可行的整体谋略,就是要命啊。

刘启看着他爹的神色,就知道他爹现在在想什么,连忙补充道“石重贵的登基还有说法。”不管实情究竟如何,只说有说法,就说明石重贵的继位合法性是被质疑的。而一旦继位合法性能够被人进行质疑,那么想要应对,就需要花费不小的心思,除非他干脆摆烂。

这个前提出来,很难不让人怀疑,石重贵想要脱离契丹、起码名义上获得独立,是不是有一部分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声望,以此来抵消那些对他合法性的质疑?

毕竟,一国天子事异族皇帝为父、称臣,实在不是一个能让国内人心顺服的事情。

【石敬瑭亲生六子,五子早亡,仅剩一个幼子石重睿。在石敬瑭病重的那段时间,他开始为自己这个幼子打算。】

【当时后晋担任宰相的是冯道,石敬瑭对他信任倚重,“事无巨细,悉以归之”。于是,就在某一次君臣单独奏对的时候,石敬瑭就将幼子石重睿托付给了冯道,并且想要让冯道辅佐他继位。】

【石重睿年纪很小,石敬瑭还让宦官将他抱到了冯道怀中。】

【但是,在石敬瑭病逝后,冯道与石敬瑭的心腹大将、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景延广商议后,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

【石重贵继位后,除去在国内为石敬瑭举丧、处理继位的各项事情外,也向契丹报丧,耶律德光闻讯后辍朝七日,并派使者前往吊唁。此时是六月份。】

【七月,后晋派来致谢的使者金吾卫大将军梁言、判四方馆事朱崇节到达契丹,向耶律德光递交了石重贵的国书——书中只称孙,不称臣。】

唐朝,贞观年间。

看到冯道和景延广以年纪为原因,拥立石重贵为帝,贞观君臣们倒是不算非常意外。

毕竟,看起来,石重睿的年纪实在太小了——能够被宦官抱起、抱到冯道怀中,这是个实打实的幼子啊!

而依照后晋的政治情况,以及外部五代十国的环境,一个幼主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特别是在有其他人选的情况下。幼主,即使有掌握国家大权的宰相辅佐,就能真的坐稳皇位、稳定国家了吗?

显然不能。

况且石敬瑭还不是光明正大地干这件事,而是单独托付给了冯道。虽然能够理解他信任冯道,但拥立幼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干这些事情的臣子,大部分情况下,要么被其他大臣一起干掉、连着幼主也一起被废;要么就是最后变成权臣,转头和被拥立的幼主来一场厮杀。

如果生了上述事情,且不说到底谁胜谁败、谁更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单单中央的一场场风暴,就会给国内带来巨大的动荡,那后晋还能否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个未知数了。

只是,这个石重贵……

虽然他们都认为石重贵开始向耶律德光表达独立的意思,但谁也没想到,他表达的这么早!这才刚刚登基,就开始只称孙、不称臣了?

李世民不理解“不应当先暂且放低姿态,等到梳理完国内的政务情况,并且将兵权掌握,了解清楚自家的军事情况、战斗水平,制定出一个计划后,再开始准备撕破脸吗?”哪怕是他这样向来不惧征战的人,也没有像这样连信息都没有掌握好,就不管不顾去做一些极有可能变成开战借口的事情啊。

就算他们对后晋的情况不了解,但也知道,起码少不了各地将领节度藩镇的问题。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石家父子都并不看得上眼,他充满讥讽意味道“辽太宗耶律德光,除去内政不说,他这对外征战的成就,还真是不乏石家父子两人的成全。”

要是挨着辽国的中原北边,没有出现两个石敬瑭、石重贵这样的人,耶律德光能那么顺畅的获得他开疆拓土的成就吗?怕是不能吧。

不说别的,就是对石重贵时期的后晋作战期间,还没能直截了当地获得胜利,而是几次失败。要不是石重贵失误,契丹与后晋一直僵持下去,不说后晋一定能够胜利,起码也能给耶律德光带来不小的损失。

顺着他的话,赵光美就想起来一个人“桑维翰……倒是当真有才。若是他内心所想真的与他所说一致,后晋又能如此行事,说不得真有反攻辽国的一日。”

桑维翰的能力不用多说,在石敬瑭深陷后唐困境之时,能够说服契丹援助,虽然这援助有着耶律德光自身对中原的觊觎,但桑维翰还是功不可没。而此后后晋建立,朝政治理、压制各地节度使,都有他的功劳。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