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9章 南北兼制(第1页)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看着神迹中耶律德光新增设的那些官职,和如今辽国的大致情况相对照——虽然他大宋确实一直在搜集辽国的情报,但对于各个官职究竟什么时候设立的内容,并没有太过仔细,毕竟这不是重中之重。

于是,他就现了一个关键“枢密院……辽国那时候还没有枢密院?”辽国如今在皇帝之下,最高的权力机关正是枢密院,虽然分为南北两院,但只是治理地方不同,核心上并无太大差别,军国大事,辽国皇帝都要与他们商讨。

却没想到,到了辽太宗时期,获取燕云之地,辽国还没有设立枢密院。[1]

不过也是,这一次,辽国原本就有的南北二院也才从夷离堇变成大王,宣徽也是在这一次才设立,枢密院怎么也要再过段时间才能出现。

赵匡胤道“他们正式设立枢密院,应该到了后面辽世宗的时候了。”虽然理论上应该由耶律德光来做这件事,但谁让他突然就死了呢。

不然,依照当时辽国官制展的趋势,以及已经有“枢密使”之名的存在,耶律德光迟早要正式设立枢密院的。

【契丹是有着治理非契丹人的经验的,或者说,治理非契丹一般游牧的民族的经验。】

【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他打下了大量土地,除去传统游牧范围的领土外,其余地区不乏有非游牧生活的状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渤海国。】

【渤海国境内主要存在两大生活方式,北部以渔猎为主,尚且比较原始;但南部地区已经以农业为主,农耕种植广泛存在,这样的地区与传统中原汉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极为接近。】

【此外,契丹境内生活的汉人也已经不算稀少,一方面,是契丹多次对外征战掳掠人口回到草原;

另一方面,唐末以来中原地区藩镇割据,各地互相攻伐,政局动荡,社会生产被严重破坏;加之一些地方政权统治残暴,如北燕刘守光,“燕人苦刘守光残虐,军士多归于契丹”。

而此时地处塞外草原上的契丹在耶律阿保机的治理下,大力吸收各种人口,汉人也不例外。对于北迁而来的汉人实行“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的“因俗而治”的政策。

这对于中原经受战火的汉人来讲,无疑极具吸引力,因此大量的汉族军民或为避祸,或为生存、获利而纷纷逃奔、叛降至契丹境内。】

【在此期间,契丹依照原有政策,基本上达成了“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的局面。】

汉朝初年。

刘邦对不少汉人投奔契丹的事情,很看得开。

毕竟,造成这样的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原地区混乱不断、战火频、君主残暴,对于普通的百姓、士卒而言,他们所做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活命、为了不至于哪一天就没了性命。

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即使契丹并非传统中原力量,那又如何呢?——况且,不论日常生活中契丹是否对汉人有歧视,但放在政策上却是并不要求汉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是因俗而治……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过去试试呢?

若是不受战火侵扰、不会朝不保夕,即使契丹对汉人有歧视,也比此时的中原要好啊。

这称不上什么叛国,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相当于当地灾荒、迁徙到了另一个地方讨生活——以中原百姓的性格习惯,若不是真的觉得别无选择,通常是不可能离开原有的土地、四处迁徙的。

当然,这些都是普通百姓,至于那些达官贵族主动投奔契丹的,多半就是想要从中牟取厚利了。

宋朝,开宝年间。

对于那些并非被俘虏、掳掠到辽国,而是自己主动迁徙投奔的汉人,赵匡胤多少是有些不满的。

但他又很清楚,那是当时的社会情况下的必然产物。那些身有恒产、世家大族的人或许是怀揣着各种小心思,但那些底层百姓也真的不过是想要活命。

就像如今,辽国那边有对政策、官吏不满的百姓悄悄跑回他们大宋,但大宋境内也同样有对大宋不满的人想着要跑去辽国。当然,情况还是要比五代十国时期好上不少的。

而要尽可能减少这样的情况……赵匡胤想来想去,现说到底还是那么几件事先,大宋自身必须足够强大、又足够让百姓满意或者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官府政策的宣传讲解。这样,既能让大宋的百姓理解朝廷,还能逐渐吸引辽国的汉人回到大宋。

其次,就是要加强边防管控,及时阻止那些想要窜入辽国的人。

……啊,还得对从辽国回到大宋的汉人好一些,以此来吸引他们归宋。

【有了先期经验在此,又有一批汉人大臣辅佐,耶律德光本身在重用契丹基本盘的情况下,也不排斥任用汉人,于是从接管燕云、正式治理开始,契丹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并在日后一直应用,其后新获得的土地同样如此。】

【这种根据契丹国情我形成的制度就是南北分治,或者南北兼制。】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辽朝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这样的做法,足够灵活,符合实际所需。既保留了契丹本族的固有制度,不至于由于跨步太大而无法成功,又兼有了汉制,让原本汉地的百姓能够安然生活。】

【而既然中央行政决定采取南北、契丹汉族分治的方式,那与中央相对的地方行政也自然要对等起来。】

【因此,在地方行政上,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依旧施行部族制度,诸如“部”“帐”等分级方式继续沿用;而南面汉人聚居、原属汉地的地方则依照唐制,施行州县制度。】

【总体概括起来,就是“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

【而这一套政策的核心,就是以契丹游牧为根基,辅以汉族农耕文明。反映到人员构成上,就是在不动摇契丹贵族的利益情况下,将汉族地主阶级加入统治圈层,达成双方进一步结合的结果。】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觉得,神迹中最后这几句才是这样的制度得以出现和实施的根本原因所在。

“掌握一方权力的群体,总要给他们能够参与利益分配的机会。”他暗自叹了口气,有时候,这些力量就连皇权也不能很好地将其消灭,若是变成两败俱伤,那么皇帝的位置、王朝也就不能延续很久了。

而像辽朝……就像神迹所言,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游牧基本盘,也并不打算全盘汉化——契丹贵族才是核心,耶律、萧等部族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