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章 最终登基(第1页)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有些惊讶“这样的联盟……”

这可是相当稳定、也相当有长期联盟的决心——就连传统节日中,都要添上一笔来维持联盟。而且,国舅帐设宴以延国族耶律氏,这本身就很过分了;结果转过头,耶律氏还要设宴以延国舅族萧氏。

这给刘启的感觉,很像古老传说中的两个部落通婚,世代传承,绵延不断。

他对刘恒道“正因为契丹本身所具有的各项传统,对于刚刚建国的他们,我们习以为常的继位方式与他们而言还并不算深入人心,也还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传统,所以皇后才会对继承人、军国大事有着极高的决定权。”

国族耶律氏与国舅族萧氏世代联姻,那不论萧氏到底有几个部族,总体而言的表现就是萧氏占据契丹的大量权力——这反映在内廷中,自然就是皇后、太后的强大力量。

这是其他王朝并不具备的可能。

汉家王朝的皇后的权力,放在所有王朝中,已经算是最高的那一批,但也并不能够做到如述律平一般,在有着明确的太子、太子年岁并不小、太子也有着一批支持者、并且没什么过错的情况下,光明正大地要求改换登基人选。

坦白讲,虽然他们家一直说太子不好当、皇帝不讳于废立太子,但是哪怕皇帝要废立太子,通常还要找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呢。

刘恒笑笑“这位述律皇后,称号可是地皇后,之前同时出现的是辽太祖的天皇帝称号。”虽然皇帝皇后给自己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尊号在后世已经不算新鲜事,但是“天”“地”这样的到底还有几分不同。

耶律阿保机把自己上尊号为天皇帝不奇怪,但他给了述律平地皇后之名——一方面,述律平的个人能力显然突出;另一方面,述律平在他心中的地位、在契丹贵族们心中的地位,都显然颇为高。

别的不说,在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太子耶律倍尚在的情况下,摄政的居然是述律平,她的力量从这里也可见一斑。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有些奇怪“纵然如此,耶律倍也毕竟是有着功绩傍身的皇太子,支持他的势力会与另一方差那么多吗?传统的契丹贵族们莫非有大部分都没有选择站他一方?”

对于此时的契丹而言,能够左右皇位传承的,还是原本的契丹贵族们,汉人的力量在这件事中并不能算是核心。

这个耶律倍,他不会脱离契丹贵族核心诉求了吧?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看到对他当初成功登基的情况的分析,并不在意,反而依旧笑容满面“母后敏锐果断,为我大辽的建立贡献良多,如今我大辽有此番基业,也离不开母后的一番苦心。”

开玩笑,虽然他确实和述律平在对待中原的态度上有着不小的分歧,但这不意味着他就会认为述律平的做法全都是错误的、不应该的——他能够登基,确实离不开述律平的一力支持;而如今他率军征战在外,后方的不少事情也还是在依靠述律平来处理。

耶律氏和萧氏的通婚规则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他们大辽有自己的情况,又不像那些中原人。

况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和其他家族通婚的情况。

再看到韩延徽,他又笑道“鲁国公既是父皇的佐命大臣,又是朕的肱股之臣,这新打下来的燕云地区还需要向他咨询一番,让他建议一下如何治理才好。”

他对于韩延徽、韩知古这些为大辽出力不小的汉人大臣还是很满意的,也不吝于给他们封赏、惠及子孙,让他们也成为大辽的世袭贵族团体。

倒是那个国舅别部……除了拔里、乙室已族,这个辽世宗又把哪一帐变成了国舅族?为什么要再立一个——怎么看都是像在与原本的国舅帐做对抗。那,为什么要对抗?

这个世宗到底是大辽第几任皇帝?

【耶律倍是一个相对而言更加亲近汉人,崇尚儒学的人。】

【在耶律阿保机想要选择一个对象进行祭祀的时候,耶律倍给出的回答是“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最后耶律阿保机还是建了孔庙,让皇太子耶律倍春秋两季都进行祭奠。】

【而耶律德光呢?他同样重视汉人,重视汉地,但这和耶律倍还是有所不同。一个表现就是,他非常推崇契丹传统的征战、骑射等文化,武略出众,战功累累。】

【而述律平呢?她本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草原本位的执政者,对她而言,汉人、汉臣都可以任用,汉人的经济、文化也可以拿来参考使用,但一切都要建立在维护好契丹原本权力和传统的基础上。】

【那么,对于皇位更替握有不小话语权的,是传统契丹贵族。这一群体,同样是更愿意支持带有传统契丹色彩的皇子继承皇位。】

【再一点,耶律德光的婚姻也是为他增加筹码的一部分——耶律氏与萧氏世代婚姻,但耶律德光又不仅仅如此。他的妻子、也就是日后的靖安皇后萧温,是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的女儿耶律质古,与述律平同母异父弟弟萧室鲁的女儿。】

【换句话说,耶律德光既是表哥、又是舅舅,萧温既是表妹、又是外甥女。】

【但不论如何,这显然又拉近了他和述律平家族的关系。】

宋朝,开宝年间。

虽然暂时播放的都是大宋有所了解的内容,但是赵匡胤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特别是现在。

他顿时冷笑起来,连连嘲讽“这契丹也就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一般,没有半点开化,堂堂皇室,居然如此结亲,将礼法抛之脑后,完全不顾人伦天理,与野兽何异?!”骂完,又顺带拉踩一下,“我大宋礼仪之国,就绝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说完耶律德光的婚姻问题,他又顺便嘲讽了一下耶律倍“这耶律倍崇尚儒学,想来也不过是表面而已,若当真懂得了儒家伦理礼义,怎么会让自己家中出现这样的婚姻?耶律氏和萧氏世代通婚,他自己是不是也与耶律德光没什么区别?”

赵光美等人同样瞧不上这样的婚姻关系。女子再嫁倒是无妨,表亲之间结亲也是常见方式,但是舅甥之间就实在有些过了。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觉得自己吃到了一口大瓜,除去舅甥这个问题外,他好奇的是另一点“那按照他们这种姻亲关系,平日里互相究竟该如何称呼?”

表兄表妹这倒不是问题,这种常见组合,称呼彼此亲人也有例可循;但是舅甥呢?还是干脆扔掉这一层关系,单单论表亲?

至于说耶律倍因为偏向儒学,而在传统契丹贵族中的支持者不够多,这在刘彻看来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要向中原靠拢没有问题,但是可不能如此表现啊。”别说这是两个民族之间的问题了,就算契丹贵族们不为了利益,也会有种种顾虑——就算是同一民族内部,当地位不够稳固的时候想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也需要再三斟酌。

上一个主角,他们大汉的太宗皇帝不正是如此吗?那可是忍了许久各个集团呢。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