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9章 彩蛋汉语录1(第1页)

东汉,建安年间。

即使并不喜欢曹操,也不喜欢曹魏政权,刘备和孙权等人在看到这一幕后还是沉默以对,并未出言嘲笑。

曹氏这一代帝王,年轻,却不乏明决果断,虽然确实有着鲁莽不惜身的倾向——但拼死一搏的锐气担当还是值得他们肯定的。

而,曹髦确实身死,但也实实在在将司马氏钉在了青史之上,难以回转。

想着,刘备就收回了心思,曹家的终末和他又有多少关系?左右都是他死后的事情,他还不如想一想如何经营力量,以及培养继承人,说不定,他们三方的争端,最终也不会变成司马家摘桃的结局。

-

曹操看着神迹画面中那个依旧有着青年意气的后代,他难得无言,最后只能道一句“是我曹家子孙!”

明朝,洪武年间。

朱柏也并不喜欢晋朝,不喜欢司马家“不敢言忠,只敢谈孝,纵使司马昭如何遮掩歪曲,高贵乡公都是无法掩盖的一页。”他讥讽道,“虽说并非正史,但《世说新语》中晋明帝的那句‘祚安得长’如何不是事实呢?”

朱樉摇摇头“最关键的还是晋朝整体情况不行,若是其能有不世之基业,这件事也只能算作小小污点而已。”可惜啊,有了这样一个关键的黑历史,后续偏偏又没能做出足够的正面力量来掩盖……

不仅没有多少正面贡献,负面案例还一件比一件严重。

也不怪他们始终在史书的负面清单中,一直都没有挣脱了。

朱橚也道“即使要改朝换代,总也要维持好最起码的外在形象——当然,这是说这种通过中央禅位达成的改朝换代。”像他们大明这种起兵伐无道的,本就不在此列。

不过,当时的曹髦或许也就是抓着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贾充也同样没有辜负了他一直以来的狠辣果决的形象。

兄弟几人面面相觑,都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好在,他们大明的结局也还算体面,不至于连最后一丝的颜面都荡然无存。

【视频互动彩蛋暮年惊变·终成恶龙到此结束。】

【接下来请收看语录彩蛋。】

【彩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刘邦)】

汉朝初年。

刘邦一瞬间也有些许惊讶,随之而来的便是满腔的愉快和自得“是乃公的诗!”

这就是乃公的风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就是这么远大,就是这样的豪迈,也是这样的广阔苍茫。这也是大汉的气魄!

但是最后一句……

他面上的喜色依旧满溢,内心却开始思考起最后一句诗来,守四方很好,猛士很好,但这个安得,是当时出了什么事情了?

他渴求人才吗?渴求,当然渴求,现在就渴求,人才什么时候都不嫌多。

但是,这诗前两句慷慨激昂,紧接着就连上了这样一个渴求能够“守四方”的猛士的愿景……原有的守四方的人数量不够?能力不足?还是说,这就是在他平定各个异姓诸侯王的时期所做?

若是处理异姓诸侯王的时候,那倒不奇怪。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喜气洋洋,为着第一王昌龄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意思不就是说,龙城飞将让胡人没有办法跨过阴山、侵袭大汉吗?”

虽然已经知道,自己在位期间,成功的打击了匈奴,但再次得到直白的肯定和夸赞,刘彻还是会感到高兴。

他对卫青和霍去病一向是有信心的,至于这其中的“龙城飞将”,在他看来,不正是指卫青吗?当年龙城大捷,可是卫青的成名之战,也是大汉多年防守以后,对匈奴主动出击的辉煌开端。

他喜气洋洋地向卫青开口了“仲卿,你看,神迹是在说你,这个唐朝的王昌龄是在赞美你!”算他有眼光。

卫青被这么一说,同样有着能够得到后世肯定的喜悦,但见刘彻如此作色,只得到“陛下,臣必不负您的期望,定不会让匈奴再有来犯我大汉的机会。”

刘彻连连点头“朕相信仲卿。”转头就看到霍去病亮晶晶的眼神,和跃跃欲试的神色,连忙道,“还有去病……但是去病,你的主要问题是要养好身体……”

唐朝,贞观年间。

若说汉朝的君王们大部分都是喜气洋洋的话,唐朝的贞观君臣此时就是不知该是喜是忧才好。

这个王昌龄是他们大唐人,那他的诗作,即使有着汉朝,也必然是为了描写大唐的情况。

那他究竟是大唐哪个时间段的人?或者说,是安禄山之前,还是安禄山之后?

前两句诗并不难理解,从军出征、守卫边塞,向来是一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事情,士卒们都是随时准备踏上战场、马革裹尸,李世民等人纵使为之叹息,也并不可能停止守疆出塞,他们能做的,就是提高将士们的粮草供应、铠甲武器供应。

以及,保证好将士们的家眷抚恤问题。

但是后两句,王昌龄到底是在创作中的举例、怀念汉朝的龙城飞将,还是在反映大唐当时的情况——胡马度了阴山、入侵大唐?

【彩蛋二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汉·曹操)】

【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南宋·6游)】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刘恒念诵着,思考这到底是哪个时间段。

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淮南有人称帝、不再尊奉汉室,北方又有人刻下天子印玺,就不知道是称帝、还是打算另立天子了。

这样一看,大约还是那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曹操除去袁绍之前的时间段。

而这个“弟”……没有写也就罢了,偏偏写了,那理应有一个兄,不会就是说的袁绍袁术两人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