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1章 彩蛋盛世衰亡2(第2页)

【开元十一年,募取京兆、蒲、同、歧、华等州府兵及白丁为长从宿卫。十三年,改名“彍骑”,分隶十二卫,基本上代行了府兵宿卫的任务。】

【这些长从宿卫也被称为“长征健儿”,不仅承担了京城宿卫,同样也在边疆戍守,也就是边疆的常备军。】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下诏命令诸镇节度使按照防务需要来制定兵员定额,根据定额自行召募自愿长住镇戍的健儿;

二十六年,又下诏说诸军的长征健儿人数已经足够,日后不再从内地输送兵员,同时还让各军将军中非长征健儿的兵士、也就是府兵出身的兵士们尽数放还。】

【自此,边防重镇节度使手下,就只剩下了被招募而来的长征健儿,府兵的成分几近于无,而节度使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募兵。】

唐朝,贞观年间。

李隆基的操作着实给了贞观君臣们不小的震惊,属实是开了眼。

和这等军国大事相比,那把儿媳变成贵妃还真的不算什么了。

一向能言善辩的魏征都有些哑口无言“当时朝中难道没有大臣劝谏皇帝吗?”把征募士兵的权力下放到了地方将领手中,还是常驻的,这是生怕不出问题吗?

他倒不是对“战略防御”的方针有什么不赞同,对于这一点,在场所有人都是认可的。

毕竟,根据神迹中的那幅地图,大唐的疆域着实广阔,也确实有很多难以管理的地方,因而,自然不能再像从前一般还想着四处扩张。

李世民冷笑“朕已经明白了,日后必然这节度使会生起大变!这唐玄宗,还真不负‘玄’这个庙号!”

他看着李承乾求知的眼神,带着怒意解释道“既然是战略防守,按照他能给节度使募兵之权的行事看,各个地区的节度使、军队必然是长期驻守,少有调换之事;而且,既然‘为了防守’,那从中原往边疆运送粮草物资难道不会‘有碍作战’吗?”

“那他难道不会把当地的财政之权也交与那些节度使?不会将筹措粮草的权力也交给当地?这些都有了,那还会舍不得给一个自行任免一定等级的将领的权力吗?”

这是李隆基不在李世民面前,否则,李世民当真是生撕了他的心都有了。

这些权力都给出去,节度使和小朝廷又有何异?

还有一个问题,若是注重边防,那么中央与边疆的军队比重又是什么样?大唐至今一贯重内轻外,但李隆基的时候呢?

这些条件加起来,是生怕节度使不反吗?!

武周时期。

李世民见不到李隆基,但是武则天是能见到的。

女皇虽然年事已高,但并不妨碍她头脑依旧清晰,她的眼神也并不如很多老人一般浑浊,而是依旧锐利。

此时,被这样的眼神盯着的年少的李隆基就感觉自己有些抖——带给他这样压力的不只是因为皇帝,还因为神迹中那个自己的所作所为。

“你觉得,你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呢?朕觉得,你还是挺聪慧的啊。”武瞾看着李隆基,缓缓开口。可这个问题,虽然是问题,却隐含审视与讽刺。

李隆基,你看起来还是很聪慧的啊,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李世民推断出的结果,武瞾同样有所猜测,毕竟,根据那个李隆基的风格,想到他最终的做法并不困难。

“……”李隆基张了张口,却吐不出一个字。是啊,那个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真的是繁华和功业腐蚀了我的脑子?

【募兵制的士卒大多终身从军,且兄弟相继、父子相承;而由于节度使少有调动,从而能够长期对这些士卒产生影响,“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由此,节度使渐渐将守军变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私军。】

【而早在李隆基之前,边防军就已经开始了屯田,但当时唐朝还处于扩张阶段,且边军人数并未达到如今的规模,因而并没有产生过大影响;且屯田产出的粮食的调度权掌握在中央手中,节度使并无自行调动粮草之权。】

【但如今边军人数大量增加,粮草运输压力也大大增加,中央逐渐将防区的财政权力交给了节度使,其后为了给边军更多资源,又把盐的管控交给了节度使。】

【此时,李隆基觉得甲.要把权力收到自己手里,拆分节度使权力

乙.确实有点问题,但不至于拆分,派皇子去和他们互相制衡

丙.没有问题,非常信任,觉得还可以更信任一点】

秦朝。

扶苏看向始皇帝。

嬴政平淡地问道“你觉得,对于李隆基来说,前朝大臣,后宫妃嫔,皇子公主,他最不相信哪个?”

扶苏沉思,殿中的大臣们同样望着他,就等着这位未来最有可能登基的皇子给出答案,他们想要从中窥探这位皇子的思路和倾向。

扶苏拧眉“他很自负。”长久的荣光下,李隆基极度自负,“是皇子公主。”因为自负,所以他不认为自己的臣子会心生反意,也自信后宫妃嫔不能对自己造成如何妨碍。所以,他大肆随心任用大臣,又毫无顾忌地给后妃家族施加荣光。

但,鉴于唐朝传统,包括他自己登基的方式,他绝不会对儿子们放下戒心,他不会让皇子们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权力,特别是节度使这样涉及兵权的职位。

嬴政点头,认可了扶苏这个回答。

对于李隆基而言,能让他常怀警惕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们。

至于说皇后妃嫔,虽然看起来在他之前,唐朝的皇后们就已经参与进了政治斗争中,但即使如此,对他威胁最大的依旧是皇子们。

不知道,唐朝有多少皇帝,都是秉持着这一理念呢?

唐朝。

李世民同样不认为李隆基会给皇子正经的权力,加上如今李隆基已经自负无比、又沉迷享乐,甲的可能也大大降低。所以,【丙】。

【开元二十一年,李隆基在各道分置采访处置使,负责检查本道刑狱和监察地方州县官吏,有便宜从事的大权。而这一职位也成为了各道的常设职位。】

【但,这个结构在天宝年间被破坏。】

【为避免地方官对节度使军事行动的影响,从天宝年间开始,藩镇节度使一人兼领节度使和采访使的职务和权力,各道的“州刺使尽为”节度使“所属”。】

喜欢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请大家收藏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