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0章 全员狠人(第2页)

【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后,李世民就建立了文学馆,设立十八学士,时常与这些学士商讨经义。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十八学士之二。】

【做完这些,李元吉并没有结束行动,他顺势向李渊建议除掉李世民。】

【李渊的回答很有意思,他没有因为李元吉说要除掉自己的嫡亲兄弟而愤怒,而是说“这些人有定四海之功,而且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

【李元吉就回答“秦王常违诏敕,平定洛阳之后,他骄傲自满,不知道立刻回京,反而通过分赏财物来树立自己的恩惠,违戾如此,岂非反逆?”】

【既然这样,当然“但须杀,何患无辞!”】

【李元吉说了这么一堆,李渊则是“不对”,没有应声,随后李元吉就退了出去。】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摇头“唐朝的宫廷、皇室争斗其实早在建国就已经埋下了根子,并非全部都是唐太宗的过错。”唐太宗搞出来玄武门之变,确实对唐朝的后来者造成了影响,但追根溯源,产生这样负面影响的开始却不是玄武门。

赵德昭等人都点头赞同。其实根源早在李渊这里就已经产生。

不论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的争斗有多激烈,他们私底下是否已经开始对对方的性命下手,这些都应该是私下的事情,决不能直接摊开放在阳光下。

本来李渊让儿子们争斗到如此程度已是不对,此时李元吉直接对他说要杀掉李世民,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或者两个儿子对着自己说要杀掉另一个儿子,这都是应当严厉制止的,最起码要摆出一个态度。

可李渊呢?先是一句“何以为辞”,后面又是“高祖不对”,充分说明他自己此时就是有着杀意在的。

李元吉和李建成能察觉到吗?必然能够。

察觉到李渊对李世民心怀杀意的这两人,除了觉得没有了动手的障碍外,他们还会怎么想?他们还会想到,既然对李世民如此,那李渊对他们是否也有不满……

【李元吉即将带着李世民的精兵良将去反击突厥,李建成在他行动之前说了自己的计划。】

【“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那就好办了,等我和李世民到达昆明池为你饯行的时候,就让勇士在帷幕后面杀了他,然后说他是暴毙,想来“主上谅无不信”。

随后我就让人劝说耶耶,“令付吾国务”。让他把朝政都交给我;等我登基,就立你为皇太弟。

至于尉迟敬德等人,既然已经落入你的手中,到时候坑杀了,谁敢不服?】

秦朝。

嬴政有点想要冷笑,这个李家还真是精彩过人。

李渊想要杀掉一个儿子,甚至面对另一个儿子直言杀兄弟都不说什么;李世民虽然还没有放出来,但根据最后的结果推断,显然也是动了手;李元吉自然不用说,多次计划。

而这个太子李建成呢?不说兄弟了,好儿子也不能算。干掉李世民是自然之事,许诺立皇太弟八成只是空话,若是李世民当真死亡,李建成和李元吉也要决一生死;但是这个“令付吾国务”,不就是想要让李渊交出权力,变成一个空架子吗?

不过,李家这些人,大概都不算好儿子,至于父亲也不是好父亲。

唐朝,武德八年。

武德九年已经生了玄武门,而此时虽然情况同样相当紧绷,但在神迹点明李世民的辉煌功绩后,气氛就逐渐松弛。

但,此时,所有朝臣亲贵又都将自己的头低了下去。天子家事,还是这么劲爆的家事,还是少看为妙。

与朝臣不同,被神迹点到名的几人,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有一个算一个,都姿态端正,神情自若,看起来完全没有被这些事情影响到。

【这件事,被李世民埋在东宫的探子,率更丞王晊得知,随后报给了李世民。】

【秦王府众人开始力劝李世民动手,先下手为强。李世民虽然暂时还没有做出决定,但也没有停止联络自己的各处力量。】

【比如,他为了以防万一,就派了天策府车骑将军张亮去洛阳,暗中联络山东豪杰以备不测,这件事还被李元吉现状告给了李渊,但是张亮在拷问下没有透漏分毫,最终被放回了洛阳。】

【随后,生了一件大事太白经天。】

【武德九年五月,太白昼见,时任太史令的傅弈(傅奕)密奏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把这份密奏交给了李世民。】

【但太白经天却没有就此结束。】

【六月初一,太白经天;初三,再次经天,依旧在秦分。】

唐朝之后的朝代君臣自是知道太白经天的事情,但之前的王朝君臣却是齐齐震惊。

汉朝,元狩四年。

“一次太白经天也就罢了,三次太白昼见,且都在秦分,”刘彻对李世民的看法再次变化,“这就是上苍对秦王统御天下、放牧黎庶的旨意啊!”

臣子们纷纷点头,这样的星象,不是上天之意,还能是什么?

————————

————————

古代真的很相信星象

傅弈上奏太白经天的事情,《旧唐书》和《唐会要》都是五月份,《资治通鉴》写到了六月,此处采取《旧唐书》

不过话说,李家这几个,李世民玄武门最终是直指李渊,但是李建成还真的未必没有也想着直指李渊

喜欢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请大家收藏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