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3章 攻克长安(第1页)

汉朝初年。

“提议起兵啊……”刘邦看着李世民的举动,颇为赞赏。十几岁的儿郎,却能够对时局有了准确的把握,还能足够果断、下定决心,多少经历丰富的年长之人都做不到这些。

要么,是根本把握不准情况,完全不知道应当如何做;要么,是知道情况,但优柔寡断、左右犹豫,生生浪费机会;还有的,果断是果断了,但却是在向着错误的方向一路狂奔……

他看着李世民,不由眼热这样优秀的儿子,乃公怎么就没有呢?

同样羡慕李渊有这么一个儿子的,还有不少皇帝。

比如开皇年间的杨坚和独孤伽罗,由于他们距离唐朝十分近,加上自己的儿子们都是那副样子,夫妻二人更是十分心动。

【决定起兵后,李渊招募士兵、联络突厥和李密,保证了自己不受干扰。并定下了夺取关中,废皇帝而立代王(杨侑)的目标。】

【六月十四,李渊在晋阳建大将军府,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军;以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军;以四子李元吉为姑臧公,统率中军。】

【七月初五,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甲士三万自太原挥兵南下,直指关中,而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

【面对李渊的兵锋,留守长安的杨侑派出宋老生和屈突通阻击。】

【此时,正值秋日,雨水不断,行军的道路泥泞不堪,而李渊军队的粮草也有些匮乏了。雪上加霜的是,此时还传来了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掩袭晋阳的消息。

而能够带来确切情况的刘文静此时还在出使突厥,没有回来。】

【于是李渊和众人商讨对策,裴寂等人认为此时情况不利,应当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

明朝,永乐年。

朱棣完全沉浸了进去,看到此处不由一拍大腿“哎呀,这怎么可以?这可不行,不行。”起兵造反,怎么能够说退就退?何况,现在才刚刚起兵,军队也才出太原不久,还没打下多少功绩就退兵,对后面的影响可不好。

就说他自己,当时他从还是北平的北京起兵靖难,随后立刻就出兵攻打周边,要是他当时说退就退了,恐怕现在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对于此时不能撤兵退回太原这件事,所有有亲自造反经验的开国皇帝们都是赞同的。

不说别的,现在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导致难以行军,难道以后就不会有其他问题吗?况且,现在退回去了,隋朝的官员难道不会趁着这个时机做些什么,加强自己、打击敌人?现在退了,失去了这个机会,日后就不一定会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况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带兵造反却半路退缩,跟随起兵的士卒们也会产生动摇,士气不利。

汉朝初年。

刘邦对撤军也不赞同,不过,“关中啊,入主关中,这个目标很好。”虽然看起来隋朝时期的关中与他当年的关中已经不完全相同,但大致意义还是一样的。

别的起义军现在还在各个地方辗转,李唐若是能够抢先控制关中、都城,那可是领先了不止一步。

【当然,李渊最终没有退兵,退了,可能就没有日后的唐朝了。】

【得知李渊等人商议是否退兵之时,李世民极力劝阻“"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而如今,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退军,那跟随我们一同起义的人恐怕就会直接溃散。而如果我们就想着守卫太原,那和普普通通的贼子又有什么区别!”】

【李渊并没有采纳他的话,仍旧打算撤军。】

【于是,李世民在帐外嚎啕大哭,哭声很大,传到了李渊的帐中。】

【李渊只能把李世民叫进来,问他为什么哭,李世民趁机输出观点“军队凭借仁义起事,进战则胜,退还必散……我哭,是因为死亡近在咫尺啊!”】

唐朝,贞观三年。

面对神迹中自己大哭不止的画面,李世民面色坦然。

没错,朕确实是有时候喜欢哭,这有什么?这不是大家、准确的说是他的心腹重臣和亲近之人们都早已知晓的事实吗?

反正,他哭也不是什么虚伪矫饰、做作假意,他的感情都是真实无比的。

而且,很多时候,确实也达到了他想要的目的不是吗?

长孙皇后在一旁轻笑。

武德九年。

神迹中李世民这一哭,让李渊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

二郎的确有些喜欢哭,每次哭的时候都感情无比充沛,感染力也很强,简直恨不得让身边人也跟着他一起为之恸哭。

那次犹豫是否撤兵的时候,自己也确实是被他的帐外大哭惊到了。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觉得自己现了新的看点“这个唐太宗的性格很有趣啊。”想看后续。

【有了李世民的劝谏,李建成等人不赞同退兵,李渊最终决定继续进军。】

【八月,阴雨停息,李渊开始攻打霍邑(山西霍县)。李世民率领轻骑奔到城下,激怒宋老生,诱其开门出战。】

【宋老生率领领三万人马出城,背靠城而扎阵。

李渊与李建成在城东会合结阵,李世民及柴绍在城南结阵。战斗中,李渊率军稍稍后退,宋老生乘势攻击、离开城池。

此时,李世民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冲散了阵势,从背后夹击宋老生。

最终,李渊获得大胜,斩宋老生,挥兵登城,攻克霍邑。】

汉朝初年。

看着整个作战过程,刘邦不由愣了愣“这个李世民的打仗风格……怎么感觉又是一个喜欢带领骑兵,然后自己带头往上冲的?”先前那个明太宗朱棣也有点这种风格。

明太宗是哪怕登基后御驾亲征了,还要带着骑兵自己冲的;而这个唐太宗呢,虽然这才是初期战役,可他又是自己先带轻骑直冲城下、又是带着两千骑兵冲向敌阵截断后路,这怎么看怎么又是一个骑兵冲锋的风格。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