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9页(第1页)

  也。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

  这里,他把&1dquo;经”&1dquo;权”关系表述得极为明白深刻,从而使这一对范畴具有普

  遍性的方法论意义。&1dquo;经”是原则,&1dquo;权”是实现原则的途径,&1dquo;经”者常也,

  &1dquo;权”者变也,死抱教条而不知变革,与离开原则的变革,都是柳宗元所反对的。

  正因为有方法论作指导,柳宗元在政治实践中主张变革,在学术思想上提倡怀疑,

  兼收并蓄。

  柳宗元又把&1dquo;大中之道”称为&1dquo;圣人之道”,把&1dquo;立大中”与&1dquo;去大惑”相对。

  他认为以怪力乱神来治民是&1dquo;大惑”,必须予以抛弃,而应代之以&1dquo;中道”。柳宗

  元否定了&1dquo;天人感应论”不合圣人之道后,力图按儒学的原始精神重建&1dquo;人学”。

  他说:&1dquo;圣人之心,必有道而已矣,非于神也,盖于人也。”[注]他认为,&1dquo;圣人

  之道”应该&1dquo;利于人,备于中”,直接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他说:

  圣人为数,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

  以为常行者也。(《时令论》下)

  &1dquo;中道”的具体内容是五常,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与人伦日用相联系的

  规范,而不是什么&1dquo;天道”,不存在&1dquo;天人交感”。五常之中,&1dquo;仁义”是根本和

  核心。因此他说;

  圣人之所以立天下,曰仁义。仁主恩,义主断,恩者亲之,断者宜之,而理道

  毕矣。(《四维论》)

  而道、礼、诚、信则是&1dquo;皆由其所之而异名”,是&1dquo;仁义”原则的不同表现。

  这些原则具有永恒性与普遍性,自尧舜直到孔子都是如此。

  &1dquo;中道”具体见诸行事,则应该&1dquo;凡其(民)所欲,不竭而获;凡其(民)所

  恶,不祈而息”(《贞符》),应该照顾到百姓的愿望,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也

  就是要&1dquo;以百姓之心为心”,实行宽松的仁政,&1dquo;克宽克仁,彰信于民”,以取得

  百姓的信任。特别是作为政府的官吏,应该以商代的贤相伊尹为榜样,&1dquo;心乎生民”,

  时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注],实行&1dquo;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的爱

  民之政。做到&1dquo;自天子至于庶民,成守其经分,而无有失道者”,这就是&1dquo;和之至”,

  也就是&1dquo;道达于天下矣”(《守道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