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4页(第1页)

  奸的现象生。只用少量的官员治国,效果会更好。这又自然涉及如何选拔人才的

  问题了。

  正确地选拔和使用人才,是治理国家的大事,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1dquo;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丛子·居卫》)要得到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必须把贤能有智慧的人当成老

  师和朋友,尊敬和了解他们。&1dquo;今必欲定天下,取王侯者,其道莫若师贤而友智。”

  (《孔丛子·独治》)&1dquo;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孔子家语·王言解》)要爱护人才、了解人才的不同能力,然后才能正确地使

  用人才。选拔人才重德才而不以貌相。&1dquo;人之贤圣在德,岂在貌乎?”(《孔丛子

  ·居卫》)也不必求全责备。&1dquo;夫明主之于臣,唯德所在,不以小疵妨大行也。”

  (《孔丛子·陈士义》)要用其所长。&1dquo;夫圣人之官人,犹太匠之用木也,取其所

  长,弃其所短。”(《孔丛子·居卫》)他以子思向卫君推荐李音为例,认为用人

  论才而不必强调其出身,以当时的社会风气,有这种认识是很难得的。君臣之间,

  还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君用臣不疑,臣对君也能犯颜谏事。如果巨子提出的建议,

  &1dquo;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而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也。尸利

  素餐,吾罪深矣。”(《孔丛子·论势》)每一个巨子都尽忠职守,而不是尸位素

  餐。君臣融洽,赏罚分明,形成用贤人、去不肖的良好风气,上下齐心协力,国家

  就能治理好。把社会治乱的根本归结到君主的治理。

  王肃的这套不错的人才理论,可惜没有具体、切实可行的措施,实际只能束之

  高。公元22o年(魏黄初元年),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选拔人才。这种办

  法弊大于利,看重门第出身、徇私舞弊的风气愈演愈烈,真正的贤能之士仍然被埋

  没了。王肃的努力也并未改变这种状况。

  王肃在公元22o年任散骑黄门侍郎后,官运亨通,很受皇帝赏识。公元229年,

  升任散骑常侍。他对国家的军事、政治等重大问题频频上书建议,恪尽劝谏之职。

  魏明帝常常听从他的意见。接着,他又以常侍之职兼任秘书监、崇文观祭酒。又成

  为管理教育的重要官员。魏明帝曹睿死后,于公元24o年出任广平太守。不久,又被

  魏齐王曹芳召回,拜为议郎,任侍中,能够出入禁中,很受人尊重。接着又升任太

  常,掌管宗庙祭祀,成为国家重要官员的九卿之一。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

  晏等人。王肃说他们是弘恭、石显之类的坏蛋。不久,就因宗庙祭祀问题被免职。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