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七章辛家庄大队(第1页)

出河工,天亮就开始干活,天黑才停,没时间回家。因此出河工要带着铺盖,住在河滩上,每天管三顿饭。北方基本都是白面馒头,管饱。

这乍一听好像没什么。但你要知道,六十年代的农民,一年365天,36o天都在吃白薯干,或者白薯干磨成粉蒸的黑窝头。那玩意天天吃,胃酸的像烧心一样,而且口感极差。

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吃几天细粮。

这种煎熬的生活中,白面馒头管饱--

吕俊鹏对农村这些事,只是走马观花,勉强懂点门道。但即使这样,他也能理解老宁的不甘心,不忿道:“你怎么不去大队找人评评理?”

老宁苦笑:“能评什么理啊。”

“狗顾的二侄子,也是下苦力的好手。告到大队,狗顾也有话说:年轻人干活更生猛,就算我和顾二黑力气差不多,但顾二黑比我小十岁,哪能放着年轻人不用,用年龄大的?”

“就算干一天让我下工不合规矩,大队领导也只能骂狗顾一句任人唯亲。但事后,狗顾找我麻烦怎么办?我这小门小户的,顶不住。”

吕俊鹏奇道:“你住的是申家营子,你宁姓和他顾姓都是外姓,怎么就顶不住了?”

老宁摇头:“外姓和外姓不一样。申家营姓顾的有三十多户,其中接近二十户,和狗顾是五服内的亲眷。其它十几户,因同为顾姓,也是偏向狗顾的。”

“而我们姓宁的,上下只有六户人,真惹不起他。”

这年头的农村都这样,谁家门头大,亲眷多男丁多,谁家就更有底气。

农村工作也是跟着这个规律走,生产队就是根据亲眷关系和居住位置划分的。

别说六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农村选举,很多时候仍然会被宗族影响到,亲眷多始终有天然优势。

吕俊鹏陪着老宁叹了会气,老宁拍拍脑门:“我喊你是有别的事,你之前说,你在你们厂里干采购?”

吕俊鹏点头:“对,下乡收物资的。”

老宁问道:“肉你收不收?”

吕俊鹏顿时惊喜:“当然收,肉蛋都收。你说的是什么肉?在哪儿?”

老宁指向东南:“彩凤崖那边,辛家庄大队。肉都是山货,我也说不好是什么肉。”

“这事是我舅昨天出来捡柴火,遇到我爸,念叨了一句,我爸昨晚告诉我的。”

“听我舅那意思,这辛家庄大队,入秋以来,攒了不少山货。大多都腌制风干做成腊肉屯了起来,少说也有几百斤。”

“按规定,进山得了肉,除自用外,都要交到公社,由公社转交给上级,统勾统消嘛。”

“辛家庄一带靠山,地贫、收成差,他们想把肉换成粮食。如果上交到公社,公社就是按数补点票补点钱,他们再拿着票和钱去买粮食,等于里外里亏两手。”

“所以,他们想私下里直接用肉换粮食。”

鲜肉被制作成腊肉,体积和重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缩水,那是因为鲜肉的水分被风干,再加上腌制腊肉要用到腌料。因此,腊肉的价格比鲜肉要高一些,普遍是同品鲜肉价格上浮2o%-3o%。

一斤腊肉,市价o.元斤。这时候,猪肉价格大概是o.元斤,普通面粉o.18元斤,未磨成面粉的小麦,价格大概是o.12元斤左右。

一斤腊肉可以换到4.73斤普通面粉,或7.1斤小麦。

一百斤腊肉就是473斤面粉,或71o斤小麦。

几百斤腊肉,可以换到几千斤小麦,大生意。

吕俊鹏的硬币空间里屯了不少小麦,由于春小麦生长周期短,吃着嚼头差,他更喜欢吃粮站买的面粉,硬币空间里屯的一万两千多斤小麦一直闲置着。

虽然采购科允许以粮食抵采购额度,但比例是坑爹的十比一。从额度的角度上算,显然用小麦换腊肉,再用腊肉抵采购额度更划算。

吕俊鹏假装考虑了片刻,待老宁又抽了三口烟,才郑重点头:“这事能做。”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