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9页(第1页)

  蒙天子回护,一干重臣折节下士的今科探花,翰林院编修,会是不亲不孝,丧德败行之人?

  这状纸还怎么复问?案子还怎么复审?

  杨寺卿猛然想起,杨编修不只是今科探花,更得天子赐字,赞其有君子之德。

  多方联系起来,告状之人哪里是要拉杨瓒下马,分明是想扇整个朝廷巴掌,甚至是和天子过不去!

  越想越是心惊,杨寺丞牙齿咬得咯吱作响。心中誓:如果涿鹿县令当面,他绝对会把这张状子团成团,塞进对方嘴里。

  让你自作聪明,让你祸水东移,给本官吞下去!

  吞不下去?

  硬塞也要塞进去!

  见到堂上一摞帖子,扶安也很是惊讶。仔细一想,又瞬间恍悟。

  杨瓒被召乾清宫觐见,内六部必已得到消息。如刘老和马尚书等,都是历经宦海的人精,无需细想都能明白天子的意思。

  原本,杨瓒这事便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斩衰殿试,甚至可言欺君。

  往小了讲,杨瓒身在京中,距涿鹿县百里之遥,消息难通。族中殿试之后方才丧,稍微含糊一些,自可从容脱身。

  既然天子不欲问责,何妨做个顺水人情。

  相对的,状告杨瓒之人却要倒大霉。

  大理寺不能重判杨瓒,否则就是和天子,和内过不去。

  一口气憋在心里,向哪里?

  涿鹿县衙按规章办事,不能大动干戈。想出气,只能寻那&1dquo;无事生非”的源头!

  杨寺卿坐在堂上,咳嗽一声。

  杨瓒立在堂下,正要行礼,却被止住。

  &1dquo;涿鹿县衙递送文书著明,杨氏族中之事,杨编修并不知情。且于殿试后丧,亦无斩衰面君之过。”

  这张状子就是个烫手山芋,涿鹿县衙送到大理寺,大理寺原样又扔了回去。

  不知者不罪。

  天子都不问责,老尚书也摆明态度,他又何必在这讨人厌烦?

  再者言,杨瓒被选弘文馆为太子讲习,若是判其不亲不孝,实乃无德之人,天子和太子都将颜面无存。

  久经官场沉浮,杨寺卿知晓一个道理,该糊涂的时候绝不能精明过头。

  按照涿鹿县递送的文书,杨瓒实无大过。若要追究,口头斥责一番即可。能将这个烫手山芋囫囵个礼送出大理寺,简直是求之不得。

  于是乎,杨寺卿手一挥,杨编修实为被人诬陷,诬告之人着实可恨,大理寺必下令明察!

  潜台词:不死也要脱层皮!再不解恨,骨头敲碎!

  扶安笑着同杨瓒告辞,回宫禀报天子。

  杨瓒在大理寺门口站了一会,忽然回过神,对送他离开的寺正道:&1dquo;敢问刘寺正,可知北镇抚司怎么走?”

  刘寺正看着杨瓒的眼神,完全是在看一个疯子。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