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二章 宜其室家(第1页)

自打去岁院试后,冯沈氏的眼界忽而开阔了,心境也是水涨船高。嗯,小七是要连过乡试、会试跃龙门的,自己说不定也要母凭子贵。

是了,她为此去找人请教过相关知识,得晓大定贵妇人有诸多称谓——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大夫(正四品)以上之母、妻封硕人;大、中大夫以上的妻(母)封令人;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从四品官之妻封恭人,如系赠封母或祖母,则称太恭人;文官自朝奉大夫(五品官)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自朝奉郎(六品官)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如系封与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通直郎(七品官)以上之母或妻封孺人。

据说,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可直接授翰林院官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前者从六品,后二者正七品。

若是小七能名列殿试三甲,那岂非咱也能捞个“孺人”当当?

这念头如水中蔓草般迅滋长,却是再也解不开甩不脱了。但,真的是睡着都会笑哩。

随之而来的是,冯沈氏对冯居庸的态度“强硬”了起来。

都说出嫁从夫,却也要夫义妇听,听的不是夫,听的是义。夫要有义,如果对方不义你还从,那就是陷之于不义,那是盲从……好吧,她是有些膨胀了,光顾着做“良母”,忘了“贤妻”。但谁让她生养了如此优秀的儿郎呢?

好在冯居庸脾性固然耿直,却是个宠妻狂魔,平素里便不会稍加大声待冯沈氏,见夫人貌似变本加厉的洋洋自得,只由得她去,心下暗笑小七不也是我的儿子么,是我冯老五的种哩!

此般心路历程实际上已然外露,冯沈氏也没想过刻意遮掩。

眼界广与心境高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以往在她看来是上佳儿媳妇人选的不香了,大家闺秀也好,小家碧玉也罢,都非冯过良配。无它,门不当户不对尔。

冯过是要走科举路的,冯家经过数辈人的奋斗终是要“改庭换户”了,这是族里头等大事。由商贾世家变为书香门第,犹如打怪升级,可喜可贺,左溪沈氏的成功之道便是最佳典范。

所以,真不是冯沈氏膨胀矜持,盖因其对冯过信心十足,估摸着顶多三五年便可官拜金銮殿。既如此,小七的婚事何妨缓一缓、放一放?不过,听说京城有“榜下捉婿”这种荒唐事——在会试榜之日,高官富绅齐聚榜下,在新科举人进士中为自家女儿挑选夫婿。

由于“翁多婿少”,“挑婿”的凶猛程度无异于“抢婿”,所以民间戏称为“捉婿”,又戏称为“脔婿”,“脔”乃肉块,可谓比喻形象,又颇带讽刺意味。。

听弟媳妇从沈致中家的传了两件趣事,大抵也是从沈致和媳妇那听来的。妇人嘛,最乐于传播这些有的没的——

故事一有位小帅哥考中了举人,当天就被十几家哄抢。其中有一家出动了十几名家丁,硬是把小帅哥簇拥回府。当家老爷开门见山老夫有一掌上明珠,许你为妻可好?小帅哥深深一揖,从容答道感谢抬爱。但是娶您女儿的事,我回家与夫人商议一下可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原来,小帅哥虽年轻,早已娶妻生子,莫名被捉了婿,只能以此化解尴尬。

故事二一位叫韩南老的读书人。刚考中进士就有人上门提亲,欲将自己十六岁的女儿嫁与他。韩进士无奈一笑,提笔写到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原来,韩进士已经是一位七十三岁的老爷爷了。

…………

啧啧啧,这些人也算是“有眼无珠”了,就算要钓金龟婿,也得睁亮双眼吧,别人家的情况都没打探明白就贸贸然出手,不闹出笑话来才怪呢。

但冯沈氏因而又矛盾了,小七若(此字可略去)真金榜题名了,怕是要被“捉婿”的。

富绅家的千金自是不成的,仗着有几个臭钱(似乎冯家也挺有钱的)既娇气又骄气,娶进门来指不定会惹出怎样的是非呢。

高官家的小姐貌似可以,家教想必是好的,比较明事理,“才”是有了,“貌”却未必过关。

戏文里说,武侯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英霸之器,容貌甚伟,饱读诗书,温润如玉,却娶了黄头黑色的丑妻黄氏,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豪杰配美女,凡夫娶丑妻。诸葛武侯却反其道而行,真是令人费解啊。

朱子夫称诸葛亮是圣人,在圣人的眼里,美即是丑,丑即是美。圣人看中的是德行,女子无貌就是德,诸葛亮娶丑女为妻,正好彰显他品行高洁。

啊呸,虽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站着说话不腰疼呗,真放在自己身上,看你还“圣”不“圣”,还能有啥“德行”?

反正冯沈氏是见不得小七娶个丑妻的,用信州谚语解释便是娶坏一门亲,祸害三代人。

嗯,基因传承,理由强大。

为了此事,冯沈氏感觉眼角又多了几道皱纹。董小宛固然才貌双全,但身份摆在那,顶多只能是没名没份的外室。而那些个意欲联姻的对象,细细想来都非良配。但一旦冯过去了京城,山高皇帝远的,万一被权势人家看中了,亲家太过强势,那少不得要受些窝囊气。唉,再不济,若像上饶知县那般位置的上门提亲也便允了……

这次第,怎一烦字了得?

女人远比男人感情丰富,易焦躁不安,易烦恼抑郁,可以理解,但不支持。

冯过自是不晓母亲“庸人自扰”如斯,在他想来与董小宛的些许互动原是再正常不过,与别人何干?

所以说,少年,饶是你二世为人,也是太幼稚了。这人生啊,哪能由着你的性子来?流言是把刀,刀刀断人肠。

他原本是个随性而为之人,到这个时空,因种种所见所闻而给自己定了目标,也算是有了奋斗方向,至于期间历程曲折与否,却是不会强求。无非是走科举仕途,力争能有力量自保,在局势大乱之际不至于沦为炮灰。都说明日与不幸不知哪个先到来,那又何必去苦苦追求某些镜花水月的东西?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他只静待元宵节的到来,本届花魁大会便在正月始,一直到二月初二结束,前后半个月。

早在秦汉时期,民间便有了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大楚时朝,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大楚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正月是为元月,夜为“宵”,是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昌以后称元夕或元夜。楚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楚末才偶称元宵,本朝又称灯夕或灯节,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冯过不厌其烦的为好学多问冯迅解疑释惑,细细地告诉小妹有关于元宵节的来源、传承、风俗等相关事宜……

相传汉朝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但既是“相传”,可信度自是要打上折扣。写史书之笔总掌握在当权者之手,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难成定数。

但冯迅却听得津津有味,求知若渴。

冯过三兄妹,个性不一,小九好武厌文,迅哥儿却早早的显露出了“才女”的潜质。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喜欢鼎定河山请大家收藏鼎定河山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我主人神烦

我主人神烦

简介关于我主人神烦1v1 都市修仙甜宠悬疑千年前,鲤鱼精阿光因为爱人小晴的眼泪而越过龙门化龙升天,小晴却被奸人所害险些神形俱灭,阿光盗用龙族秘宝拼死保下了小晴的神魂,后被降罪贬入人间。千年后,阿光化身为华国最年轻的富豪苏铭晨,小晴则的转世成了画家周妍,在这一世再次相遇,相识,相爱,相守...

墨香之家

墨香之家

简介关于墨香之家种田家?芦苇两手一摊她也想种呀!可是穷的草都吃不上哪有田种呀?找个夫君?芦苇顿时泪流满面,抚摸着自己脸上手长的疤痕,生活还是得直面不能逃避。没有田没有房子也没有容貌,没关系咱有老爸陪着,父女齐心其利断金,房子会有的,金银田地也会有的~~~...

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球霸的黑科技系统

一个洛杉矶新人成为球霸的故事感觉这个故事有点耳熟。啥?打球不算黑科技?我把所有人都黑一遍,怎么不算黑科技?羊群号321941893...

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

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

娘亲,他是爹爹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会说,你是他的女人?颜玉也许他是好人,只想给娘亲解围罢了。一场惊天阴谋,家族无端被灭,莫名失忆夫君被抢,孩子被掉包,颜玉的人生简直一团糟。可令她欣慰的是,她有着一群别人羡慕不来的腹黑娃。娘亲,别怕,一切有我们。爹爹没有,我们自己寻一个。有人欺负娘亲,我们办他。!...

我在末世卖丧尸

我在末世卖丧尸

一朝穿越到末世,与一个破系统相依为命,本该走普度众生世界和平路的她却意外走出了一条生财之道注意本书也许会很重口,介意者请绕道,这是与小可爱一起想的文,作者选择玻璃心,不接受任何剧情方面的批评...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简介关于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前三章为主角试探刘备之言,切勿深究其谋略的可行性。第一卷北上替徐庶救母第二卷深入襄阳为刘备抢夺人才第三卷提前谋划益州主角每一次行动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抢夺历史上属于诸葛亮的光辉时刻。除了历史原有的大事件之外,也会通过日常展现各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宽仁爱士的大宝备蜀汉团宠的小飞飞偶像包袱十足的关二爷沉迷工作,酷爱明的月亮组合至于主角,则是七分勇,三分谋,还多出一分调皮捣蛋最后,请勿以正史或者演义先入为主,作者写书之时,会尽量参考史实,但许多演义深入人心的地方,也会直接套用。(谢谢大家支持,觉得不错就给个好评吧!)...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