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节(第2页)

接下来,曹丕将做出一系列大动作,所作所为只为一个目的——稳固皇权、压制臣权。

曹丕的布局

士大夫沉寂多年后,借由陈群的九品中正制越来越多地掌握政治话语权,算是重新崛起。在朝廷里,他们代表臣权势力,与之相对的,则是曹丕的皇权。曹丕是个强势皇帝,自然不会坐视臣权坐大不闻不问,他早想好了对策。

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汉朝至魏朝权力架构的演变。西汉初期,经由萧何、曹参二位著名丞相的经营,相权越来越重,大有压过皇权的势头。汉武帝刘彻时开始刻意削弱相权,他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逐渐向三公制过渡。东汉时代,光武帝刘秀进一步削弱三公权力,为此,他创立了总揽政务的尚书台。尚书台中的大员包括最高统领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尚书令的两个副手)以及分管吏、民、军、后勤、外交的五位专属尚书。可后来,尚书台的权力又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颍川名门荀氏的大佬荀彧作为东汉末年最牛的尚书令曾一度令曹操忌惮三分。

曹操为独揽大权重新恢复丞相制,曹操、曹丕父子亲自担任汉朝丞相。可汉朝既然都恢复了丞相制,作为汉朝藩国的魏国自不能搞特例,于是,资历甚高的重臣钟繇也当上了魏国丞相。

曹丕称帝后,为削弱臣权,首先宣布废除丞相制,恢复三公制。钟繇一下子被打回到三公,成了徒具虚名没有实权的荣誉重臣。

顺带讲讲钟繇。这位祖籍颍川的老牌士大夫,想当年是曹操麾下第一任关中都督(统领关中军权)。后来,曹操把关中军权交到亲信夏侯渊手上,钟繇官拜魏国丞相。可就在一年前,一个名叫魏讽的愤青阴谋发动政变,由于魏讽早先被钟繇举荐,钟繇受牵连遭罢免,这件事很可能是曹操、曹丕父子为削弱钟家势力采取的手段,以及让魏国由丞相制向三公制过渡所做的铺垫。曹丕继位后,钟繇虽被起用,但自从他登上三公高位,也就彻底和军政大权说拜拜了。再提一句钟繇在书法界的崇高地位。他堪称史上隶书最权威的巨匠,并创造出小楷。根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中的说法,钟繇书法传承自蔡邕、蔡文姬(蔡琰字文姬)父女,一个世纪后,钟繇的书法精髓被东晋书法奇才王羲之习得。钟繇与王羲之齐名,史称“钟王”。关于王羲之其人,在讲到东晋时还是个重要角色。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完全沦为供那些声名显赫的老臣养老用的官位,尚书台重新成为最重要的行政机构。曹丕让他昔日的铁杆太子党陈群担任尚书令,这也是过往绝大多数强势皇帝的做法——让自己的亲信近臣打理尚书台政务。可仅仅这样还不够。由于人对权力的执着本性,那些原本深受皇恩的近臣一旦掌了权也就变了心,他们会越来越独立,最后难以控制。

曹丕使出了撒手锏。他创建了一个足以跟尚书台分庭抗礼的新机构——中书省。中书省相当于皇帝自己的秘书部门,主要负责撰写、颁布诏书,用来分割尚书台权力。由此,尚书台再不能凡事自己说了算。

中书省有两个最高统领,分别是中书监和中书令。至于魏国初建时中书监和中书令由何人担任,这里先卖个关子,在很久以后,这两位中书省大员将成为左右魏国命运的关键人物。补充一句,无论是中书监、中书令,还是尚书令,他们的品阶都不高,比起年俸一万石(古代容量单位,代表朝廷给官员发放谷米薪资的额度)的三公和年俸二千石的九卿,尚书令仅年俸一千石,中书监和中书令更低,仅六百石。可三公九卿基本没什么权,尚书台和中书省却是权力核心,也即是说,低级官员掌权,高级官员养尊,这是古代官僚系统一个相当普遍的格局,目的同样是为平衡臣子权力。

另外,曹丕还让极少亲信重臣担任录尚书事。按照正常程序,皇帝别说插手尚书台政务,就连尚书台的门槛都不能随便迈,可担任录尚书事的重臣却能直接进入尚书台参与政务决策,他们相当于皇帝插手尚书台政务的中间人。

以上,便是曹丕为了巩固皇权、限制臣权所做出的努力。

陈群帮曹丕赢得皇位,又给全天下士族卖了个大大的人情,官运自是飞黄腾达。他不仅担任尚书令,更手握皇宫禁卫军兵权,吃香的喝辣的,可以说是曹丕称帝的最大受益者。而司马懿和司马孚这对死抱曹丕大粗腿的兄弟也在曹丕称帝后官位猛蹿,赚了个盆满钵满。

除了位于天子脚下的朝廷,魏国全境还星罗棋布分散着无数曹氏藩王。这是另一股政治势力。藩王名头响亮,但说实在的,曹氏藩王混得着实不怎么样。

曹丕共有二十几个弟弟,这些人包括曹植在内大多晋爵为王,拥有自己的藩国。然而,因为早年那场令曹丕身心俱疲的世子之争,又因为曹氏以藩王的身份篡取汉室江山,这些都让曹丕对兄弟们心存极深芥蒂。他先后颁布了一道道禁令限制藩王权力,例如:藩王之间不得沟通交流;未经允许不得进京;不得拥有军队;不得干预政事;又在各藩国安插官吏监视藩王的一举一动。其中,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具武略的曹彰在曹丕登基第四年暴毙,世人盛传他其实就是被曹丕毒死的。

原本,皇帝、臣子、藩王三者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当曹丕重整朝廷官僚架构,又压制了藩王后,他认为再没什么能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了。

强大的皇室

说完魏国的权力架构,我们再看看魏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一提起三国,很多朋友就会想到曹操、关羽、荀彧、周瑜……但严格讲,这帮人都活跃于东汉末年,而真正的三国其实是从汉帝刘协退位、曹丕称帝,也即是公元220年才开始的。三国时代,魏国占据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它的两个敌国,分别是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和占据巴蜀的蜀国。

魏国与吴国交界处有两大主要战区:东战区——扬州最北部的淮南郡(今安徽省淮南、合肥一带);南战区——荆州中部长江沿岸(今湖北省荆州市一带)。

先来说魏国的东战区,算起来,扬州近九成土地在长江以南,归吴国所有,只有扬州最北部约一成土地在长江以北,归魏国所有。江北的扬州,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域划分属于淮南郡,吴国对淮南频频发起攻势,却每次都铩羽而归,对魏国来说,因为有长江天堑的阻隔,也无力南下,只有固守淮南一途。

再说魏国的南战区——荆州同样被长江横贯,长江以南归吴国,长江以北归魏国。在长江沿岸一带,北荆州和南荆州的几个军事重镇隔江相望,彼此对峙。为了便于叙述,后面凡是提到魏国的扬州和荆州,均指长江以北的北扬州(淮南郡)和北荆州。提到吴国的扬州和荆州,则指长江以南的南扬州和南荆州。

魏国和蜀国的主战区集中在西部的雍州(今陕西省一带)和凉州(今甘肃省一带)。

东战区、南战区、西战区是魏国最重要的三处门户。出于安全考虑,镇守这三大主战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无一例外都是深得曹氏信任的重臣。而曹丕最信任的人,除了本家远亲(近亲是他的亲兄弟藩王,最不得曹丕信任)外,首推夏侯氏。

曹丕刚继王位不久,恰逢东战区统帅——夏侯氏大佬级人物——夏侯惇病故。夏侯氏和曹氏同乡,两家交情极深,世间甚至盛传曹操的老爸曹嵩原本就属于夏侯氏一族,是被夏侯氏过继给大宦官曹腾的,按照这个推论,曹操与夏侯惇当为同族兄弟,这说法最早源于吴国人撰写的小说《曹瞒传》,但必须要说,其可信度接近百分之零。

首先,曹氏和夏侯氏两族频繁通婚,曹操的妹妹嫁给夏侯渊(夏侯惇的族弟),曹操的女儿嫁给夏侯懋(夏侯惇的儿子),以曹操对儒家礼教观的重视程度看,若是同族,必定不会做出这种违背人伦的事。还有件事可以视作曹操并非夏侯氏后人的佐证。就在夏侯惇出殡那天,曹丕率领群臣在邺城东门吊唁(当时他还没搬到洛阳)。东晋史学家孙盛认为曹丕此举不合乎礼法,因为皇帝为同族发丧应该到宗庙,而非城门口。孙盛的态度代表东晋时代人们的普遍观点——曹丕就是夏侯氏后代。姑且不提曹丕当时的身份是魏王而非皇帝这个低级错误,单从这事来看,恰恰证明曹丕根本没把夏侯氏认作自己同族。有人猜测曹丕是欲盖弥彰,故意隐瞒自己和夏侯氏之间的关系,但这显然没有必要,因为夏侯氏属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门世家(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曹嵩过继给宦官当养子又世人皆知,倘若曹嵩真是出自夏侯氏,就算认了也绝不丢人。

那么,曹嵩原本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基本可以断言,他过继给大宦官曹腾应该只是曹氏同族内部的过继,这在古代实属家常便饭,见怪不怪。所以,诸如刘备、袁绍这些曹操的死敌,他们一提起曹操,总把“宦官孽子”挂在嘴头,却从没说他跟夏侯氏有什么瓜葛,直至小说《曹瞒传》问世才有了这一说法。

但话又说回来,因为夏侯氏对曹氏政权的鼎力支持、两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再加上频繁通婚,夏侯氏的确获得了和曹氏皇族近乎同等的待遇和信任,成为魏国“准宗室”成员。于是,由夏侯氏和曹氏担当东、南、西这三大战区最高军事统帅也就成了魏国很长一段时间的惯例。

夏侯惇死后,东战区和南战区一并划归宗室重臣曹仁(曹操堂弟)管辖。曹仁由此身兼扬州、荆州、豫州(豫州夹在扬州和荆州中间,也和吴国接壤,但非主要战区)三个州的军事统帅。魏晋时代的史书中,这一职权称作“都督某某州军事”,次一等的称作“监某某州军事”,为了后文叙述方便,除非特别需要,我们便统称为“某州都督”了,譬如:曹仁就是杨荆豫都督。

这个时候,一手包揽三个州军权的曹仁无疑将曹氏皇族的声势推向了顶峰。不过,夏侯惇、曹仁都算曹丕长辈,曹丕对他们总要礼敬三分,指使起来也不那么得心应手。待曹仁一死,曹丕才有机会提拔他自己的亲信。

在无数曹氏和夏侯氏族人中,有三个陪着曹丕从小玩到大的宗室亲戚,他们分别是曹休、曹真、夏侯尚(夏侯惇的侄子。准确地说,应该是算准宗室成员)。三人年轻时常跟曹操南征北战,在曹操的刻意培养下才略出众,这是曹操留给儿子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待夏侯惇和曹仁这两个老家伙死后,曹丕任命曹休为扬州牧(东战区最高统帅),夏侯尚为荆州牧(南战区最高统帅),曹真为雍凉都督(西战区最高统帅)。

州刺史管行政,州都督管军事,州牧则相当于刺史兼都督。早先,曹操曾竭力避免任命州牧,要么是都督,要么是刺史,到了如今,曹丕因为跟发小关系铁得一塌糊涂,又因为东南两个战区战事频繁,便让曹休和夏侯尚都当上了州牧。当时,蜀国正被益州南蛮叛乱搞得焦头烂额,魏蜀交界的西战区静得像潭死水,于是,没多久曹丕便把曹真召回朝廷,任都督中外军事。都督中外军事也是个后文会频繁提到的重要官职,“中”指的是皇宫,“中外”即指皇宫以外的整个京畿地区,顾名思义,即是朝廷中央军最高统帅(不包含皇宫禁卫军和地方军)。

由此,魏国中央军和三大主战区的军权都被牢牢控制在曹丕最信任的宗室亲信手里,这是魏国皇室最强大的时代。很多年后,这三大主战区的格局将会发生微妙的改变,并像镜子般映射出魏国的命运。

热门小说推荐
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

工具人罢工之后[快穿]

每晚九点更新,坚持日六中,感谢小天使接档文每次穿越都在逃命快穿我的手机成精了求收藏每个故事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受剧情大神影响,他们智商经常下线,行事缺乏逻辑,总会在最适合的...

穿越二战

穿越二战

作品简介定制已开,新增加2万字的番外,一共4册,欢迎加群235425661,或者微博enge1net,关注最新消息。穿越到1933年三观集体失常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穿越二战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原来我是妖二代

原来我是妖二代

李羡鱼二十岁那年,收到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年芳十八,貌美如花的祖奶奶。李羡鱼祖奶奶,为什么你这么年轻。祖奶奶因为我十八那年就死了。李羡鱼Σっ°Д°っ...

也有明月照相思

也有明月照相思

简介关于也有明月照相思(本文节奏较慢,男女主之间没有解不开的误会,两个人相互扶持,一起成长。)裴云枝身为漠北小霸王,上有爹娘疼爱,下有三个哥哥团宠,在漠北的十四年,从来都是横行霸道惯了的。回了上京之后,就将平王世子给揍了一顿。在宫中见到太子沈聿珩之后,裴云枝这太子妃我当定了。太子沈聿珩平日里有三大爱好。一是致力于将皇宫里所有的锦鲤都喂得猪圆玉润的二是罚人抄书三是替裴云枝收拾她闯下的烂摊子。初见沈聿珩一身缀着云墨仙鹤的霜白色纱衣,卧于墨色山竹之间,飘飘渺渺,好似画中之仙。裴云枝看得呆了。奚春姐姐,我好像看见神仙了。躲雨屋檐下,醉酒的裴云枝睁着迷蒙的双眼看着眼前的人。我知道,你是阿珩。沈聿珩任由她捧着自己的脸。裴云枝得寸进尺,带着荔枝味的气息吻上了他的唇。一抹淡红蔓延至耳后。唱歌裴云枝一曲唱罢,沈聿珩终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但是他口中还不忘夸赞裴云枝。唱得很好。裴云枝转过头去不愿理他。沈聿珩抓住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唱起刚才的曲子。那声音清润如玉,勾人心魂。...

农家俏媳妇:养夫带娃种田忙

农家俏媳妇:养夫带娃种田忙

农业女博士一朝穿越成了软弱可欺的小村姑,还有个小包子瞪着水汪汪的眼睛喊娘亲,没粮没钱,前有极品亲戚欺压,后有伪善闺蜜陷害,温婉表示不怕不怕,撸起袖管儿,赚钱养娃,家致富,手撕极品亲戚,脚踩伪善闺蜜!神马?好心收留她的便宜相公,原来是让她喜当娘的罪魁祸?卷起家当,带着球,咱要离家出走!某人你我既有夫妻之名,又有夫妻之实,想走到哪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