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章 先集中农民大众解温饱(第1页)

陈华殿下手握一杯热茶,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和与关切。他示意侯大贵靠近那精致而温暖的无烟蜂窝煤炉,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他驱寒取暖,而是怕他向皇帝打小报告!

侯大贵微微一笑,一边搓去肩头的雪花,感受到那股从心底升起的暖意。但侯长史却不去烤火取暖。

陈华见状,眼中闪过一丝不忍,立刻正色道“侯长史,此非朝廷礼仪之时,你我同心协力为封地,何须拘泥于这些虚礼?且看这天寒地冻,若因恪守礼节而致身体受损,岂不是本末倒置?来,快坐下暖暖身子,咱们再详谈。”

说着,陈华亲自起身,拿起一旁的一件厚实的羊皮裘袍,披在了侯大贵的身上,那裘袍虽旧却保养得极好,散出阵阵暖意。他再次诚挚邀请侯大贵坐在炉边,一同享用这份难得的暖意,同时也不忘提醒他要注意保暖,不可让严寒影响到处理政务的身体状况。

侯大贵深受感动,眼眶微湿,终究拗不过陈华的好意,便在炉边缓缓坐下,心中对这位平易近人的殿下更多了几分敬重与忠诚。

陈华了解到,侯大贵之所以对自己身为晋王的一些行为同样严格对待,甚至敢于公开斥责,这源于他在帝州任职时作为言官所养成的职业习惯和人格特质。言官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时期,是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着称的官职,其主要职责是对君主及百官的言行举止进行监督、批评和纠正,确保朝廷纲纪得以整肃,国家法度得以遵循。

侯大贵在帝州担任言官的经历无疑塑造了他的刚毅性格和坚持原则的立场,他把这种对公理正义的执着带到了个人对陈华的行为约束上,即便面对权高位重的晋王,他也毫不妥协,始终坚守作为一个言官应有的道德勇气和职责使命。陈华通过雨婉和云婉的讲述,明白侯大贵并非故意针对自己,而是出于一种深深的忠诚和责任感,这也使他对侯大贵的态度有所理解和尊重。

具体来说,这类言官虽然职位不高,拿着俸禄却不屑于只做常规事务,他们整天紧盯着各级官员的言行,无论是最低微的九品芝麻官,还是位居高位的一品大员,甚至是皇亲国戚乃至皇上本人,只要现有过失或不妥之处,他们都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究其根源,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一个潜规则便是不轻易处决言官,这一传统深入人心。

正是因为这一传统规范的存在,一旦有君主胆敢杀害言官,往往会在历史上留下残暴昏聩的骂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皇帝内心对某些言官颇有不满,为了顾及君主形象和顺应舆论压力,也不得不对言官的直言进谏保持容忍态度。

至于侯大贵,陈汉民将其调派至陈华身边,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能够严密监视陈华,确保陈华不至于失去制约而任意妄为;另一方面,这也恰好解决了帝州内部对侯大贵这位铁面无私言官的忌惮与困扰,将他调离原地,既减轻了帝州官员的压力,又巧妙利用了他的特点来加强对陈华的监管。

"侯长史无需过于拘谨,如今你我共同驻守京州,依据父皇的安排,我们短期内可能都无法返回帝州,因此更应相互支持,携手共进。"陈华眼中透出深思熟虑的光芒,意图增进共识而非挑拨分歧。

侯大贵神情略显触动,想到远在帝州的双亲,自三年前至今仅返乡一次,他与陈华境况相似,深知回归故里的机会渺茫。

尽管侯大贵性情耿直纯朴,但他绝非愚钝之人,清楚意识到陈汉民是因其对自己的直言劝诫感到不满,才派遣他来到京州任职。

"殿下身为晋王,下官身为京州长史,辅弼殿下勤勉国事,关爱百姓,乃是我的本分。只要殿下始终秉持仁德,不涉偏激之举,我侯大贵自然不会有向皇上弹劾殿下的理由。"侯大贵庄重地回应道。

顽石一般的人物!陈华心中暗忖,显然短时间内无法将侯大贵收归麾下,因为他心里装着的是整个陈国的利益而非私欲。

尽管陈华此刻竭尽全力,其真正目的仍在于经营和壮大自己的封地,而对于陈国本身,并未投注太多情感。至于那位高居皇位之人,对他而言并无太深切的关联。

“侯长史所言极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把握当下,可期未来。过去的迷失并未走远,如今觉醒,方知昨日之非。本王昔日确有轻率疏忽之处,如有冒犯,还望侯长史海涵。今日特请侯长史顶风冒雪前来,实则关乎农事大事。”陈华斜靠在椅背上,火炉的温热使得他的话语中夹杂着一丝倦怠与悠然。

侯大贵禀报道“自从殿下颁了大力推行屯田开垦的诏令后,各地百姓反响热烈,仅仅一个月时间,各地官府上报新开垦的田地面积已经累计达到了三十万亩之多,并且都已经详细记录在案,登记在了开垦土地的农户名下。”

"三十万公顷?"陈华心中迅盘算,对照京州所辖六州的户籍统计,这一区域共计约有一百万户人家。按最保守估计每户三人来计算,则大约有三百万人口,而他认为实际人口数应当接近五百万人,鉴于这个时代的高死亡率,普通百姓家庭往往会生育三四个子女以上,所以这个数字更为贴近真实情况。

在陈国的疆域内,拥有五百万人并不算特别多,但也绝非少数,尤其是在统一安定的环境下,陈国的人口数量实现了显着增长,几乎能与历史上的宋代相提并论。

察觉到陈华对这个新增农田面积尚感不足,侯大贵进一步解释道“确实,这种情况也是受制于现实条件,一些富庶家庭拥有耕牛等先进工具,能够开垦更多的土地,而贫困农户因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开垦进度自然较慢。”

对此,陈华表示理解并点头赞同“我今日召你前来,正是为了这个问题。本王计划在各州县乡村成立生产互助组,以改善和提升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

"生产互助组?"侯大贵面上浮现出不解的表情,这个词对他来说颇为陌生,与此同时,陈华刚刚引用的那句"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也让侯大贵颇感意外,毕竟过去的陈华并不擅长此类文绉绉的表达。

陈华见状,挥挥手示意侯大贵坐近些,"这个概念确实涉及到许多细节,让我们慢慢细聊。"

恰在此时,云婉踩着雪地匆忙赶来,她小心翼翼地提起裙摆以免沾湿,快步入陈华的寝室,贴心地从旁边搬来一把椅子安置在火炉旁。

似乎是为缓解一时的尴尬气氛,侯大贵转移话题道“想来这就是殿下明的无烟蜂窝煤炉了,置于室内确实是冬季取暖的良品。据闻自入冬以来,秦家售卖的无烟蜂窝煤炉在市场上极为畅销呢。”

陈华听罢,面带得意之色,回应道“确实如此,这无烟蜂窝煤炉以其便捷高效的特性,尤其在隆冬季节犹如及时的暖阳,受到百姓喜爱。而且,王家从中盈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我少府监收入的增长,现今少府监每日都能增收好几百两白银。”

侯大贵闻言稍感惊讶,原本的财政消耗部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盈利主力,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陈华竟透露出无烟蜂窝煤炉背后的商业秘密——从赵家那里抽取好几成的利润。

于是,侯大贵趁机进言“既然有此盈余,恳请殿下能妥善使用这笔资金,将其投入到国计民生所需之处,切莫再像以往那样,将其耗费在无关紧要的享乐之上。”

陈华无奈的笑说道为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哈,还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本王己经让毛新园继续从宁皇叔的封地以及其他适宜之地采购优质的耕牛以及自己锻造了一批农具了。

原来如此!"侯大贵此刻表现出真切的惊讶之情。陈华进而阐述道"我先前提及的组建生产互助组的想法,与这些资源调配紧密相连。考虑到民间财富分配不均,各家拥有的耕地面积参差不齐,故而设想将民众组织起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互助组,每个组内选举一位组长。官府将集中供应耕牛和各类农具给这些互助组,由组内自行管理和调度使用,这样一来,不仅能大幅加快荒地的开度,还能在之后的种植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耕作,从而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

喜欢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请大家收藏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这号有毒

这号有毒

刚创小号没多久的路浔,穿越到了天尘这款仙侠类游戏中,明明是个玩家,却莫名其妙的带着nc模版。至于真正的玩家,则将在三年后降临。如今,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要把他抓去当炉鼎的女魔头这号好像...

重生八零俏军嫂

重生八零俏军嫂

作品简介大龄剩女是相信爱情的,只是她一直遇不到那个她爱的男人。一朝车祸撞人,却离奇穿越到了受害者的童年。重生在纯真年代,才知道原身是自杀的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血...

男卑女尊修仙界

男卑女尊修仙界

方舟穿越到一个男卑女尊的修仙界。这个世界,流氓是女的,色魔是女的,修仙是女的,连开天辟地的创世神都是女的。作为一个走到哪都被觊觎的靓仔,方舟压力很大。女孩们都想跟他一起玩,还想抓他回去玩。为了小命着想,方舟不得不化身钢铁猛男,抵抗到底。滚开你们这些臭女人,不要打扰我修仙!...

九宫策:倾城凰后

九宫策:倾城凰后

她是名门贵女却惨遭灭门之祸,沦为孤女他是弱国质子却屡遭父兄残害奸人毒杀,他胸有沟壑,腹有深情隐世平淡为她,设局夺位为她他是相国之子,与她青梅竹马,为她双目失明,为她抗旨不尊,千里追寻迢迢九宫,皇权倾轧,乱世救国,兵戎相见。人命流血紧张阴谲,奇谋,都不过在一日一夜之间。她永远也忘不掉,那人握...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秦宇在前往山区支教途中跌落山崖。被村民救醒之后,现村子比以前支教的任何一个村子都要落后。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似乎还停留在古代。为了不让村里的孩子们一辈子窝在穷山沟,彻底摆脱愚昧和落后,同时也为了报答村民的救命之恩,秦宇打算留下来支教。然而他不知情的是,他教的学生们并非普通山区儿童,而是大明朝的皇子,平时和他一起谈古论今的黄村长,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五年后,当他走出大山看到帝国的皇城应天府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穿越了。而此时的大明,已经成了‘日不落’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重生之纨绔大少

重生之纨绔大少

一代剑仙重生都市,睁开眼时,却成了陈家纨绔大少!坐拥百亿资产,前有清纯女仆泡茶,后有窈窕秘书捶背,还修你妈的仙!这一世,老子只想喝喝茶泡泡妞当当纨绔子弟,求求你们别来送人头了好不好?!重生之纨绔大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