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页(第1页)

  &1dquo;啊,亲爱的余,多谢了。”伊万激情饱满,自然和颜悦色。

  &1dquo;不客气,上校,”余伯宠微笑道,&1dquo;你可得当心了,有时候女人的肚皮比哈密瓜皮更容易让男人滑倒。”

  伊万哪有工夫听他废话,哈哈大笑一声,搂着帕夏细软的腰肢径直离去。

  余伯宠冷眼旁观,已经识破了帕夏和亚孜的&1dquo;双簧”把戏。一个曲意奉承,一个假作朴实,把伊万搅得头昏脑胀,无所适从,两人乘机收缩圈套。可以肯定的是,亚孜离开前已使用了巧妙手法将文书掉包,伊万拿走的必是两卷一文不值的废纸,至于&1dquo;软玉温香抱满怀”的春梦也多半终成泡影。

  但余伯宠不打算&1dquo;一语惊醒梦中人”,先伊万也非良善之辈,不值得同情关照,其次不愿因此得罪帕夏,江湖儿女最重恩怨,一旦结仇往往遗患无穷。况且无论民族情感或交往印象,都没有倾向于伊万的理由。

  随着各类摊位上的交易逐步展开,&1dquo;巴扎”里面越热闹。以布莱恩和威瑟为的英国探险队员6续进入地下室,同余伯宠和苏珊打过招呼后又纷纷散开,有的品鉴文物,考察民风,也有的观赏歌舞,消遣享乐。余伯宠喝完两杯酒,准备邀苏珊四处逛逛,看看有没有中意的古董可供收藏,尚未离座,视野里却闪出一个小姑娘的身影。

  那个小女孩儿顶多四五岁年纪,穿一件鹅黄色丝质花裙,满头乌黑的秀扎成十数根细小的辫子,有一半已经解开,像是临睡前的装扮。皮肤白里透红,鼻子微翘,两只大眼睛清澈明亮,整张面孔犹如粉雕玉琢一般。

  和真正的&1dquo;巴扎”不同,&1dquo;地下巴扎”绝非儿童的乐园,乌烟瘴气的场合里出现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儿,就像酷暑难禁的午后忽然飘来一阵清凉芬芳的微风,令人顿觉神明气爽,耳目一。小女孩儿一边蹦蹦跳跳地向前跑,一边扭着脖子东张西望,嘴里稚声稚气地叫喊着,&1dquo;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她身后不远处有一个保姆模样的年轻女子紧追不舍,不停地提醒着,&1dquo;小姐,慢一些,慢一些。”

  余伯宠诧异的是,小女孩儿的五官轮廓居然让自己产生几分似曾相识之感,只是费劲追忆,也想不起何时见过。事实上女孩儿的眉眼神态极其秀美,寻常人家根本难得一遇,以致周围的商贩顾客大多驻足观望,就连正在尽兴弹奏的乐师也不由得按琴侧目,脸上流露出不胜怜惜的意味。

  《楼兰地图》(七)(4)

  短暂的平静使小女孩儿的呼唤显得更加清脆,稍过片刻,柜台附近一间密室的木门缓缓开启,从中走出一位盛装贵妇。她的服饰介乎维族与蒙族之间,一袭宝蓝色的长裙裁剪的格外合体,高耸的髻被一条月白色的头巾紧紧包裹,脸前挂着一幅粉红色的面纱,却遮挡不住天生丽质,仅凭露出的两只眼睛便足以展示绝世风采。她的眉青如黛,眼睑细长,剪水双瞳漆黑明媚,转动之际仿佛夜空里划过的一道闪电。

  小女孩儿看见她,欣喜万分地扑上前去。妇人弯腰搂抱,摩挲着女孩儿的头顶,神情充满慈爱。众人翘企望,同时暗感释然,除了眼前这位仙姿佚貌的妇人,还有谁配拥有那么乖巧俊俏的女儿呢。如果说小女孩儿是一颗含苞未放的蓓蕾,那妇人则是一株国色天香的奇葩,准确点讲,更像是盛开于天山之巅的雪莲花,因为在她的面纱上恰巧绣着一朵洁白的雪莲。

  &1dquo;她就是&1squo;雪莲夫人’,是不是人如其名呀。”木拉提悄悄地凑在余伯宠耳边介绍。

  &1dquo;雪莲夫人&he11ip;&he11ip;什么来头?”

  &1dquo;不清楚,”木拉提说,&1dquo;只知道她住在雅布西城,平时深居简出,唯有每年&1squo;地下巴扎’开市才偶尔露面。其实,赶来小店聚会的客人一半为了求财,另一半只是为了争睹芳容。”

  这句话毫不夸张,&1dquo;雪莲夫人”虽然半掩面目,雍容典雅的风范却展现无遗,举手投足不带一丝烟火气,周身散出无与伦比的圣洁与高贵。不仅使在场的男人为之沉醉,即便矜持倨傲的苏珊也忍不住投以艳羡的目光。

  &1dquo;阿依古丽,”&1dquo;雪莲夫人”轻声责备小女孩儿身后的保姆,&1dquo;你也太荒唐了,怎么把玉娃领到这种地方来呢!”

  &1dquo;她一直不肯睡觉,哭闹着要找妈妈,我实在是哄不了。”阿依古丽惶恐地辩解,气鼓鼓地盯着叫做&1dquo;玉娃”的小女孩儿。

  &1dquo;雪莲夫人”无奈地微笑,没有继续追究。方才走出密室的时候,有两名男子紧随其后,一个衣饰华贵,气宇轩昂,一个身材伟岸,雄壮威猛。

  &1dquo;罕达尔先生,真是不好意思,我要先告辞了。”&1dquo;雪莲夫人”冲着华服男子说,&1dquo;请回复鲁克沁王子,神像我已决定买下,价格问题不妨改日到寒舍详谈。”

  华服男子俯称是,执礼甚恭。两人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不远处的余伯宠却尽收耳底,不禁暗自惊奇。鲁克沁王子是乾隆二十五年吐鲁番亲王创立者阿米因和卓汗的直系后裔,该王室在前清时期声势显赫,进入民国后虽已日渐衰微,但&1dquo;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尊崇地位仍然不可小觑,在吐鲁番地区的影响尤其广泛。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