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尘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节(第2页)

事实上,直到十多年后打算更换皇帝之前,她一直是以“恩主”的心态来对待皇帝的——是她亲手把他扶到了宝座上。这个座位,被帝国内所有的男人视为最大的幸运和幸福的象征,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甚至家族的代价。而他,在懵懂中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况且,又是她,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灌注了那么多心血,甚至比对亲生儿子还要尽心。要知道,她可从来没有亲手料理过小同治的吃喝拉撒。太后常常想,长大懂事后,这个孩子没有理由不对她感激涕零。

然而,当长大成人后的光绪回忆起来,也许并不认为被选入宫是他人生中的幸运。

那是1875年1月13日,载湉从熟悉的家里被抛到了这个巨大、荒凉、寒冷的坟墓一样的宫殿之城。在空旷的广场上,他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人——一大群模样怪异的太监,和他们簇拥着的一个衣服华丽、高高在上、表情冷漠的女人。

这个孩子如同一块柔嫩的蚌肉,被粗暴地从亲情之蚌中剜了出来:刚刚还抱着他逗他玩的父亲,现在远远地跪在丹墀之下,成了他的臣子;与他朝夕不离的祖母和母亲泪眼婆娑地被厚厚的宫门阻挡在外,几乎永世不能再见;为了让他彻底与过去的生活告别,太后甚至不允许他的奶妈跟进宫来。

天底下可能没有比紫禁城更不适合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了。这辉煌的宫殿其实不是一座建筑,而是权威意志和专制观念的体现。从根本上说,这座穷极了人间物力的建筑并不是为了让人舒适地居住其中,而是为了昭示皇帝与上天的关系,传达帝王不可动摇的威严这个信息。它的整体布局象征着天上的星座:宫中有三大殿,是因为天上有三垣;后三宫连同东西六宫共为十五座,正合紫微垣十五星之数。庞大的宫殿群红墙黄瓦,不仅因为美观,更因为只有红黄二色才能配得上皇帝的尊严——红属火,火主光大;黄属土,土居中央。

在这个权力的象征物里,有着世界上最密集的阴谋、最严密的规矩,以及人间顶级的浮华和奢靡,却唯独缺乏一样东西——简单平凡的亲情。

我们无法想象进宫的当天晚上,躺在巨大空旷的殿宇之中的孩子,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心里是多么惊惶和迷惑。我们只知道,从第二天起,他的生活就完全改变了。那个原本无拘无束的孩子现在变成了帝国机器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零件,他每天得按固定的程序运转。他每天四点钟就要起来,正襟危坐在乾清宫那张坚硬的宝座上,充当“垂帘听政”的道具。在禁宫林林总总的几百年一成不变的礼仪中,他都是必不可少的器皿,被群臣捧来捧去——到观德殿给先皇帝梓宫叩头,到奉先殿给列祖列宗牌位跪拜,去慈宁宫给太后太妃请安,往寿皇殿及太高殿祈雪、祈雨,春天到丰泽园去行耕藉礼……

他完全不知道他做这些事的意义,他只知道,在这广阔无垠的禁宫之中,每一寸空间都充满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在哪位太妃前应该说哪些话,在哪个仪式上应该穿哪套衣服,下跪时先跪哪条腿,跪下后龙袍的前摆放在哪里,磕头的次数、深度,跪或立的间隔,都有详尽的规定,稍有错误,就会遭到批评和训斥。

对于自己的亲姨、伯母和养母,小载湉怎么也亲近不起来。虽然这个“亲爸爸”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他表示关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太后身边,却从来感觉不到一个儿子在母亲面前应该感觉到的安然自在。在小载湉的心里,母亲应该是温柔的、温暖的、包容一切的。可是在他的感觉里,这个“亲爸爸”更像一个男人。她从来都说一不二,在她面前,所有的人都必须绝对服从。她像一个寒光四射的巨大光球,笼罩着宫中的一切,光芒如同麦芒一样砭人肌骨。他从心底里惧怕这个钢铁一样的女人,只要她看他一眼,载湉就感觉浑身冰凉。

从进宫的第一天起,他总是处于太后的纠正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在为小皇帝挑选太监时,叶赫那拉特意指出:“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质朴数人,凡年少轻佻者,概不准其服役。”这个以权力为生命的女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养子的绝对控制。《瀛台泣血记》记载,从进宫的那天起,那些面容呆板的老太监,“像灌输军事知识一样”,天天教育他,“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掉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除此之外,太后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培养小皇帝的绝对服从意识。古灵后人《清外史》载,按照太后的要求,小皇帝“每日必至太后请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罚令长跪”。徐珂《清稗类钞》则记载,在平时,“孝钦后乘舆出,德宗亦必随扈,炎风烈日,迅雷甚雨,不敢乞休”。太后每顿赐给他的饭菜量都很大,即使他已经吃饱,也不得不一口口吃得干干净净。因为那不是普通的食物,那是太后的天恩和意志。

为了让小皇帝成为合格的统治者,她发誓绝不犯过去的错误,不容忍这孩子身上任何一点“毛病”,对他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精雕细刻。如果他在早晨四点钟时赖床,如果他在陪太后进早餐时碰响了餐具,如果他“上朝”时过多地扭动身子,下跪时忘了复杂的规矩,那么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太后亲口的或者通过太监传达的批评。太后清楚地记得同治是怎么被惯坏的。甚至小皇帝走路偶尔蹦蹦跳跳,如果让太后看到了,都会招来一顿训斥。太后告诉他,他是个皇帝,得有皇帝样,像普通孩子那样信马由缰,是没出息的表现。

教育学家说,刻板、教条、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拘谨懦弱、胆小怕事,同时又固执倔强、不善变通。这些人通常都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会下意识地时时处处以父母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对自己过分苛求,事事追求完美,对自己和对他人都缺乏宽容。不幸的是,在阅读光绪的有关资料时,我们发现他性格中这些特点非常明显。

生活上的种种规矩,就像小树上的层层绳索,对孩子来说虽然难受,尚不致命。真正对光绪构成伤害的是太后那冷冷的神情。那神情如同严霜冷雨,打得这棵小树的幼枝嫩叶瑟瑟发抖。

孩子的直觉是惊人准确的。虽然这个女人曾经亲手带过自己,虽然她表面上对他非常关心,可是皇帝清楚地知道,这个女人不喜欢自己。

是的,她看他的目光是空洞无物的,如同穿透一片空气。她和他说话时,也从来不用心,总是敷衍的、淡淡的。她的心思不是集中在那些奏折上,就是集中在化妆上,或者放在与后宫某个太妃的勾心斗角上。只是偶尔在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比如玩什么东西拖拖拉拉,或者回答太后的问话过于迟钝时,太后才会注意到他,脸上勃然变色,嘴里蹦出几句诸如“你看你浑身上下,哪有点雄武之气”之类的训斥。

小光绪竭尽全力地去做每一件她要求做的事,却极少听到太后的一句夸奖。

囚禁在栅栏中的小动物神情天生紧张,生长在大树阴影下的小草注定长势孱弱。在太后身边,皇帝日益成长为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口吃的毛病,一见到太后,说话就期期艾艾,越是害怕,越说不利索。他感觉自己动辄得咎。他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从亲人身边被送到这个奇怪的所在,做这些奇怪的事。他感觉到,在这个姨妈眼里,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工具,一个不顺手的工具。蜷缩在深宫中的大多数夜晚,他的感觉都非常绝望无助,在内心深处,他可能会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在这个举目无亲之地,他是多么希望讨得自己这个唯一的亲人的欢心!

第一次找到令太后高兴的办法,是在他开蒙读书之后。

传统的启蒙方式,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就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治帝就是这样。太后和师傅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也没能把同治的牛头按到书桌上来。

和同治比起来,光绪实在是太听话了。虽然刚开始也曾“嬉戏啼呼”过几次,可是不久,这个性格柔顺的孩子就安然接受了不可违抗的命运,每天乖乖地来到书房和文字做斗争。他的功课进展得很顺利,大字也写得越来越端正。虽然和历代的皇子比起来,他的成绩不过是中等水平,但是和他的前任同治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看到小皇帝亲近诗书,太后的一颗心放下了大半。最起码这个孩子不会像同治那样纨绔了。高兴之余,太后叫太监去传话,说皇上临的字不错,叫他以后再多多用心,并且把自己平日使用的四管湖笔赏给他。

太后不知道,她这随随便便的几句鼓励,在小皇帝心中引起了多么强烈的反应。

进宫之后,小皇帝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够把一件事做得很好。就像黑夜中发现一点亮光,迷路者发现了一条小径,这一发现,对于处于惶恐不安之中的他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次心理转折。

更重要的是,小皇帝发现,他能够做得很好的这件事,恰恰是太后最看重的一件事。文化水平不高的太后对书本有种异乎寻常的迷信。她相信经典的力量是其他任何力量所不能代替的,它可以清澈男人的大脑、强健男人的骨骼,只要真正掌握了圣人的教诲,再孱弱的男人,也有可能成为安邦定国之才。小皇帝发现,虽然他仍然举止笨拙、反应迟钝,虽然他仍然胆怯、口吃,但是只要书读得好,这些都可以被忽略。

小皇帝学习越来越用功了,他竭力向太后展示自己的好学。《翁同龢日记》记载,据向太后报告的太监说,小皇帝不论到哪里,手里都拿着一本书,经常在走路时还念念有词。每天睡觉前,他都会背一段《诗经》才睡。听到这些消息,太后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文字奋斗符合小皇帝的个性,随着对书中的内容越来越能够理解,他对书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宫中演戏之时,他常常携一卷书,找个没人的地方阅读。事实上,学习是他确立自我、证明自我和娱乐自我的唯一方式。

对于小皇帝来说,读书于他还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使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通过书籍,他头一次明白了自己被送入宫,并非是一个悲惨的事情,而是天下人都羡慕的幸运之事。原来他并非普通孩子,而是“上天之子”,将来要代替上天承担起抚驭万民的责任。师傅说,在他的肩上,肩负着上天的信任,肩负着大清列祖列宗的重托,肩负着天下百姓的全部希望。

翁师傅的教育看起来非常成功。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小皇帝小小年纪就立誓将来要做“圣帝贤王”。师傅说,上天在芸芸众生中独独选中了他,就证明他有圣人之质。师傅说,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说艰难当然艰难,说容易其实也容易。唯一需要的就是自制、勤奋和毅力。因为历代以来,圣人贤臣已经把治理国家的方法总结完备,从《资治通鉴》到历朝圣训,治国安邦的大经大法条条俱在。只要他一丝不差地按照圣人的教导去做,那么就会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就会像周文王、唐太宗那样名留千古。

小皇帝的表现令帝国政治高层的所有人惊喜。师傅翁同龢经常得意扬扬地对人说起,小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效法古代圣帝贤王。刚刚识字不久,小皇帝就指着书内的“财”字对师傅说:“我不爱此,我喜‘俭’字。”翁同龢喜不自胜,当即跪下叩头:“皇上圣德!皇上有此见识,真是天下之福!”

《翁同龢日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光绪三年(1877年)的冬天,很久没有下雪,小皇帝想起师傅教他的话,临睡前,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上天降下大雪,以利来年庄稼。没想到过了几天果然下雪了。年仅七岁的小皇帝高兴地跑到门外,立在雪中,默默地向上苍表示感谢。太监们怕他冻着,担不起皇帝感冒的责任,一个劲儿地劝他回屋,让小皇帝大为扫兴。小皇帝气愤地说:“你们真不懂我的心思!就像长沮、桀溺不理解孔子一样!”这个故事流传出去,被士人们传颂了许久。人人都说,皇帝将来必是一个古今少有的圣帝明王。连太后也屡屡对大臣夸奖皇帝“实在好学”、“典学有成”。

这些夸赞对小皇帝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这条深宫中的幼龙自卑而又敏感,太后的冰冷和轻视,在他幼小稚嫩的心灵上刻下了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痕。他比谁都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和赞扬,来满足他干渴得龟裂的自尊心。不要以为这个看上去怯懦退缩的孩子没有自尊心。恰恰相反,他的自尊心因为挫折而比谁都强烈。作为一个长期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他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要向别人,特别是向这个女人证明“我能行”。他知道,从进宫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已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天下万民。系统的帝王教育,树立了他“拯民水火”“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陶育了他“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博大情怀,他愿意为他的子民燃烧自己的一切。他期望着用自己将来的表现,让这个女人刮目相看。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三清晨,冬季的北京天空像一面镜子一样晴朗,没有一丝灰尘。光绪皇帝的亲政大典在紫禁城中隆重举行。十九岁的皇帝缓步登上太和殿宝座,御前太监在丹陛上鸣鞭三下,上千名官员在丹陛和广场上如同潮水一样起伏跪拜。

热门小说推荐
从大海无量开始的武学人生

从大海无量开始的武学人生

作品简介乐斗门席大弟子秦炎正准备给美女师尊敬茶之际突然穿越,从睡梦之中醒来,秦炎现他带着乐斗面板,回到了生大灾变的现实世界。他打开武器库狂魔镰,充气锤子,小李飞刀,幻影枪他打开技能栏佛山无影脚...

程天源

程天源

上一世,她新婚不久就逃离程家,最终落得凄凉悲剧下场。得上天眷顾,她重生回到新婚之夜,坐在床头的还是那个冷峻英挺的男子。自那以后,薛凌最大的目标便是好好追这个外冷内热的老公,好好跟他过日子,还要让他跟自己生一大群猴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程天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漫威神豪血神

漫威神豪血神

设计成为吸血鬼的血神之后,主角发现,自己不仅拥有了不死的能力,还拥有了比托尼斯塔克更加丰厚的身家!...

末世从逃生开始谢凝宋可欣

末世从逃生开始谢凝宋可欣

作品简介眼一睁,莫名其妙回到二十年前末世逃生第一天。同学,你是异能者吧?要不要考虑加入我们特别行动小队?望着对面桃花眸闪闪亮的男人,谢凝无情拒绝谢谢,我有队。...

[红楼]佛系林夫人

[红楼]佛系林夫人

文案穿到红楼,发现自己是出场即死亡的远嫁庶女?还好,反正她有异能!贾敏重生,想要改变前世悲惨命运?都行,反正她马上就要嫁人了。贾敏脑抽不要林如海,抢了她的未婚夫?没关系,反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肥水不流外人田,贾代善做主,将她嫁给林如海?没事,反正屁的没事,为什么贾敏嫁给林如海二十多年才生了黛玉这么根独苗苗,她才嫁过来多久就揣了两个娃?贾数望着比旁人大了足足一圈的肚子,欲哭无泪。禽兽,她才十七岁!ps不黑贾敏不黑林如海不黑黛玉,其他人的话,看剧情发展内容标签红楼梦异能古典名著穿书主角贾数┃配角林如海┃其它庶女,养包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